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今天,拿什么教学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9日03:49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新华社天津5月28日电继金庸的《天龙八部》“打”入中学课本、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进入高中教材、“MM”“晕菜”成为课本新词汇之后,罗大佑又“唱”到《大学语文》,《贾平凹的书法》入选中学课本,一系列涉及教材类的文化事件近日再掀波澜。

  语文教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让人关注,引发争议。有人认为语文课本的选材更加开放,体现了对各类文化的包容;有人则认为这种开放将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冲击,造成颠覆。

  争执不休之际,人们也不禁会问:今天,到底拿什么教学生?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一川教授等人分析,上述事件并不是一个个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大众文化的一次次“登堂入室”。流行文化、通俗文化一向不被教育界所看好,但流行与通俗等元素近来一步步走进教材,说明教材的编写者开始接受当前的大众文化。

  纵观围绕语文教材改革、教材内容所引发的屡次争议不难发现,公众质疑的焦点其实并不在于教材内容本身,而在于它的导向价值。金庸小说入选课本是倡导侠义精神还是培养阅读情趣?罗大佑的歌曲《现象七十二变》能否引导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贾平凹的书法》一文是否有利于学生对书法文化有正确的认识?公众对金庸小说、罗大佑歌曲、贾平凹本人其实并不存在是非争议,他们主要是反思其中承载的实际导向作用。

  一些教育专家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了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青年学生群体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教材是实现这一教育功能的重要载体。

  正基于此,新版《大学语文》教材主编、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南开大学教授陈洪说,大学语文不是高中基础上的“高四”语文,不是高中语文简单的延伸,应当有自己的旗帜,兼具提升素质与能力的双重目的。责任编辑:陈要逢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