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乡镇农技推广“三有三无”(连续报道·来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9日05:19 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同志:

  读了贵报刊载的《家家试种为哪般》和《“刘老汉”何时无“春愁”》这两篇文章后,不禁让人发问,国家设立那么多农技推广机构,养那么多农业科技人员,咋还让农民自己试种呢?

  这组报道反映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我在与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朋友交谈中了解到,现在,农民从农技部门得到的直接服务非常有限,据他们反映,乡镇一级的农技推广机构目前处于“三有三无”的状态。

  一是有牌无人。有些乡镇的农技推广机构,连续多年不能按时足额给科技人员开支,更无业务活动经费,迫使一些农业科技人员“离岗”“改行”,农技推广部门只是挂个牌子上把锁,人走屋空了。

  二是有名无实。有些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名为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实则成了商人(或领导干部的亲属)承包的经营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门市部(农资执照控制很严),乡镇主管部门收点租金就啥也不干了,老百姓说一些农技人员早就不务“正业”了,他们为了挣钱竟将种子公司育的优良品种收购1/3,淘汰品种以饲料价格收购3/4掺在一起卖给农民。更有一些不法之徒利用农技推广的牌子坑农、骗农,完事一走了之。乡镇的主管部门并不追究承包人的责任和赔偿农民的损失,只是更换承包人罢了。据部分农民讲,他们买到的假化肥比较好的就算用尿素袋子灌装的硝酸铵。

  三是有人无技。在乡镇一级的农技推广部门当中,很少有正规院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的县连续十余年没向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分配过大学生,原本分配的大学生提升的提升了,进城的进城了,剩余的也都改行另谋高就了。有相当一部分的乡镇在村干部不称职、平衡不了时安排在农技推广部门任职。用老百姓的话说,他们光吃“饷”不但不干活,而且还不能为农民把关。

  何以“解愁”,有两副“药方”。

  一是解决农村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队伍建设问题。首先是“精兵改编”。对乡镇一级的农技推广机构的队伍进行清理,彻底改变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养老院”、“救济站”的现象。叫那些非农技人员腾出板凳,让大中专毕业生去坐,实现成分上的“换血”。其次是“保证粮草”。解决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工资和业务活动经费问题,真正扭转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缺吃少烧”的状态,使他们安心为农民服务。

  二是解决农技推广的服务机制上的问题。首先应更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由过去的单纯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改为项目、技术、物资配套式推广服务。比如农技部门统一为农民购种、购肥,统一安排相关的农业科学试验项目等等,实行这种服务方式,并解决农民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有成功的实例:辽宁省锦州市的农技推广部门,每年都集中搞良种展示,让上百个品种集中表现,把农民组织到现场实地察看,挑选品种。这样做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此外,应鼓励成立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引导农民成立专业协会、农业生产合作社等等。

  辽宁省锦州市政协委员 腾云

  《人民日报》 (2005年05月29日 第五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