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汇率制度改革更值得关注(热点扫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30日06:02 人民网-华东新闻

  升值压力表明货币保留了一定程度的低估,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是各国经济发展进程中颇为多见的情况

  现在更应该考虑的问题,不是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水平,而是交易机制、汇率形成机制的问题

  人民币升值是近来经济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不过,一些学者指出,不应再纠缠于升不升值、升值多少的争论,而应认真考虑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问题。

  从另一角度解读人民币持续有升值压力

  2001年以来,受美联储连续降息的影响,国外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我国。尽管央行启用大规模公开市场操作进行买入外汇“冲销”干预,但并不能消除国际资本对人民币升值的投机预期,大量套利资本仍然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我国,造成国际收支顺差增大,外汇储备大幅增长。截至2004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6099亿美元,人民币在外汇市场无论现货还是远期都承受着巨大的升值压力。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少强认为,对这个问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人民币持续有升值压力,买入人民币的外汇投机群体长期存在,这说明人民币已变为硬通货,其他各种硬通货在历史上均有过这种无可奈何的遭遇。一种货币的升值压力表明其保留了一定程度的低估,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这是各国经济发展进程中颇为多见的情况。

  汇率制度改革应予更多关注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博士后张宗新介绍说,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被称为“有管理的汇率制度”,具有汇率浮动机制,因此并不存在稳定的汇率预期。但是,从1994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实际运行态势看,除了汇率并轨初期人民币有小幅升值以外,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其他时间里都相当稳定,一直保持在8.27至8.33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的水平。可以说,目前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具有固定汇率的刚性特征。

  1994年1月起我国开始实施管理浮动制,但自1997年下半年周边国家和地区遭受货币危机后,人民币汇率变成了名义上管理浮动、实际上钉住美元的机制。2000年底以来,遭受货币危机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基本复苏,因此有观点认为也应考虑人民币汇率回归管理浮动制。

  在金融开放条件下,汇率、利率与套利资本流动存在着内在联系,目前在我国,利率─汇率的内在传导机制被刚性的汇率制度所阻断,央行内外部的经济调控常常陷入两难境地,汇率失调风险加大。张宗新认为,有必要改革现有的刚性汇率制度,以柔性钉住替代刚性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积极推进与利率市场化相协调的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主任刘红忠教授介绍说,目前我国外汇市场的交易机制,人民银行完全可以控制,没有充分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应该注重调整交易机制,把人民币的汇率变动真正意义上建立在市场供求的基础之上。刘红忠认为,无论政府层面还是学术层面,现在更应该考虑的问题,不是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水平———升多少、降多少,而是这种升降是根据什么发生的,多考虑交易机制、汇率形成机制的问题,人民币汇率改革最关键的是汇率制度由实际地钉住美元,向更有弹性的、真正反映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方向发展。

  刘红忠提到5月18日我国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的8币种外汇买卖业务,实行的是国际通行的“做市商”制度,这是一种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市场供求的制度。在此基础上,在人民币和美元交易上引入美元“做市商”制度,可以使外汇汇率真正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应该是外汇交易市场改革努力的方向。

  勇敢面对汇率变动风险

  其实,我国政府已经决定让人民币回归到真正的管理浮动制,这与学术界的主流观点相一致,但管理浮动制需要各种条件。许少强分析说,第一是基本放弃外汇管制,让资本自由流动;其次,外汇交易不仅要比较自由,而且应该交易工具众多、保值和投机交易活跃;再次,从国际经验看,管理浮动制的特点是允许汇率有较大的波动幅度。然而上述条件在我国要得到满足并不容易,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在回归真正的管理浮动制以前,需要有一种过渡性的汇率安排,以便至少在数年的时间内让人民币汇率既有弹性,又能在政府的掌控之中。许少强主张实行一种“爬行钉住”的汇率制度,政府可以根据内外基本经济条件的相对变化以及政府的意图制定汇率目标,将汇率调控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经常性的小幅调整。这种制度设想考虑到我国经济正处在市场经济转轨进程中,企业对汇率变化的应对能力尚弱,汇率的大幅调整可能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而小幅调整则有利于企业的消化。

  许少强指出,若人民币汇率制度增加弹性后,意味着汇率不再固定,外汇交易随时伴有汇率变动的风险,这对于习惯固定汇率的我国政府、企业、银行和个人来说,都是一大挑战。但是,“外汇市场的不确定性仅仅是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中的一种,既然要转轨,就应该勇敢面对风险,勇于接受挑战”。

  《华东新闻》 (2005年05月30日 第三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