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风云过处,苍茫无限——报人浦熙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30日08:47 南方日报

  名人传记

  朱正 著

  对徐铸成,毛泽东还有一点笔下留情,只是以“文汇报编辑部”一语代之,虽然人们一看就明白说的是谁,总算是还没有挑明。对浦熙修就完全不留情面了。

  “……浦熙修没有揭露罗隆基通过她来控制《文汇报》的真相。”从《人民日报》的这些报道中,可以感觉到浦熙修所承受的压力有多大。

  接着,又来了更重的一击。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撰写的社论《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这篇社论的意义远不止批判一张报纸,它是正式声讨以章伯钧、罗隆基为主要代表的中国民主同盟(简称章罗同盟)的檄文。这篇社论中说:“民盟在百家争鸣过程和整风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特别恶劣。有组织、有计划、有纲领、有路线,都是自外于人民的,是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整个春季,中国天空上突然黑云乱翻,其源盖出于章罗同盟。”具体到报纸,社论说:“《文汇报》在春季里执行民盟中央反共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方针,向无产阶级举行了猖狂的进攻,和共产党的方针背道而驰。”为了把罪责落实到具体的人,社论中写了这样惊人的一段:“严重的是文汇报编辑部,这个编辑部是在该报闹资产阶级方向期间挂帅印的,包袱沉重,不易解脱。帅上有帅,攻之者说有,辩之者说无;并且指名道姓,说是章罗同盟中的罗隆基。两帅之间还有一帅,就是文汇报驻京办事处负责人浦熙修,是一位能干的女将。人们说:罗隆基——浦熙修——文汇报编辑部,就是文汇报的这样一个民盟右派系统。”

  对徐铸成,还有一点笔下留情,只是以“文汇报编辑部”一语代之,虽然人们一看就明白说的是谁,总算是还没有挑明。对浦熙修就完全不留情面了。毛泽东在执笔写这篇社论的时候,当然是完全了解浦熙修同罗隆基的私交,所以如此行文。可是广大读者并不了解他们的这一层关系,于是《人民日报》就刊出华君武的漫画《犹抱琵琶半遮面》,对此加以诠释。

  浦熙修从此就担当了给这篇社论作注释的重任,她必须交代同罗隆基的关系,交代她对罗隆基的了解,交代罗隆基怎样通过她来控制和指挥《文汇报》的。在多次批斗她的座谈会上,与会者就围绕这些题目追问她。

  难熬的挨斗日子

  最初是在北京办事处挨斗。谢蔚明在《反右风暴中的“北办”》一文中回忆说:

  席卷全国的反右派斗争迅速展开。报社派副总编辑唐海到“北办”主持反右斗争。在第一次会议上,浦熙修首先交代检查,如按“七一”社论讲的,她是“章罗联盟”右派系统挂帅人物,但她没交代出任何具体事实。“北办”同人对浦熙修都很尊敬,她追求进步光明磊落的历史人所共知,怎么会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呢?再说,“北办”成立八年来,大民主人士如张东荪、曾昭抡等等经常到“北办”找浦熙修,罗隆基更是常客,惟独没有章伯钧。……记得浦熙修闲谈时讲过章伯钧与罗隆基的关系不好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当我想到以上两点,觉得“章罗联盟”的大帽子来路可疑,但它出自《人民日报》,谁敢说个不字呢?主持会议的唐海也许心里有数,也许对副总编辑兼“北办”主任浦熙修抹不开面子,三次会议中,始终保持温和的态度。《人民日报》派来的高集与唐海并肩而坐,只是“听会”,未发一言。(见文汇报回忆录2《在曲折中行进》,文汇出版社一九九五年版,第295页)

  “七一”社论发表之后,徐铸成已无法工作。2日《文汇报》社论《向人民请罪》是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要蒋文杰写的。2日3日两天报纸上连载的《我们的初步检查》是黄立文主持撰写的。7月5日,中共上海市委调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陈虞孙到《文汇报》主持工作。

  《文汇报》以“本报编辑部”的名义发表的这篇长达一万多字的《我们的初步检查》,表示完全接受《人民日报》的批评,把他们复刊以来的全部工作都检查成错误。例如关于电影工作的讨论,这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的时候是受到毛泽东的赞许的,现在也承认是“我们大量刊登了一些抹煞解放以来电影事业成绩的文章”,是错了。

  《文汇报》的这篇“初步检查”也表示接受“罗隆基——浦熙修——文汇报编辑部”这个说法。说:“浦熙修和罗隆基关系的密切是人所共知。当《文汇报》去年复刊前夕,罗隆基就约了浦熙修同去北戴河。《文汇报》复刊后,浦熙修在报纸工作中,就贯彻着罗隆基章伯钧的反动观点。浦熙修不是向党靠拢,而是事事向罗隆基、章伯钧等右派野心分子请示,布置本报北京办事处的工作。她还经常在北京办事处进行‘传达’。现在检查证明,她所‘传达’的,不是党中央的指示,而是右派分子章伯钧、罗隆基的指示。这样,就使得北京办事处的编辑和记者,在执行工作的时期,被浦熙修引往错误的道路。”这篇《初步检查》还说:“许多记者在新闻报道中,专拣‘尖锐意见’,少写甚至不写正面意见;以北京办事处而论,五月份发过五十八条专电,其中百分之九十七(即五十六条)是反面意见或突出了反面意见。”这当然都是浦熙修的责任。

  7月3日晚上民盟中央举行第三次整风座谈会,这已经是毛泽东提出“罗隆基——浦熙修——文汇报编辑部”的社论发表之后了。主持会议的民盟中央秘书长胡愈之宣布责成罗隆基就四个问题进行交代,头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通过浦熙修控制《文汇报》”。《人民日报》报道说,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罗隆基扯了许多不关紧要的闲事,而根本否认了徐铸成等已经揭发的通过浦熙修利用《文汇报》这个严重问题。甚至把某些无法抵赖的重要事实轻描淡写为一两句不妥当的话。当千家驹起来质问他,《人民日报》社论对《文汇报》的批评是否事实时,罗隆基竟然狡猾地说,‘我不表示意见。说没控制《文汇报》,你们说我是狡赖;要承认,我又不愿乱给自己戴帽子。’”这篇报道还说了:“浦熙修在会上发言,她宣读了罗隆基给她的一些信件,这些大多是在新闻工作者座谈会上已经谈过的东西。”

  谢蔚明在《反右风暴中的“北办”》一文中回忆说:“揭发批判浦熙修的会议,在‘北办’是和风细雨式的,等到会场转移到全国记协,就变成急风骤雨了(听说全国政协、全国妇联揭批她的会也是如此)。四次大会,斗争逐步升级。多年以来,人们对浦熙修昵称‘浦二姐’,现在是直呼其名要她老实交代,政治斗争是不需要雍容揖让、温情主义的。会上发言的人很踊跃,显示站稳了立场,和浦熙修划清了界限。”

  新闻工作座谈会的批判浦熙修,据《人民日报》报道:“在七月四日继续举行的新闻工作座谈会上,浦熙修拖延、抵赖、拒不交代罗隆基——浦熙修——《文汇报》编辑部这一民盟右派系统的真实情况,遭到了大家有力的抨击。在群情愤慨下,浦熙修说她将在明天‘老老实实地交代对人民的罪行’。”

  在这天的会上发言批判她的,有《人民日报》西方部主任高集这位在下关惨案中一同遭到特务毒打的难友,有北京办事处的同事梅朵,而《新民报》的老同事陈铭德、邓季惺也在同张恨水、赵超构、张友鸾的联合发言中要求她和徐铸成好好交代。这些发言批判者中,除了高集、张恨水和赵超构三人之外,其余几位后来也都被划成了右派分子。事实上他们也都是在高压之下不得不来作此表态发言的吧。

  第二天的会,《人民日报》报道说:“7月5日的新闻工作座谈会按照昨天散会时决定的议程是听取浦熙修的‘交代’。但浦熙修用了许多空洞话来搪塞大家对她提出的问题。”会上,北京办事处记者谢蔚明发言揭露说:“浦熙修十几年来常常以共产党的‘忠实朋友’自命,事实上早在十几年前浦熙修已经和共产党划了界限,她的前夫袁子英曾经和她约定过,袁不参加国民党,浦不参加共产党。当时浦是答应了的。”《大公报》的王芸生也发言,他责问:刘光华是刘王立明的儿子,和罗隆基有密切关系,他是怎样被吸收到北京办事处当记者的?《人民日报》的这篇报道说:“浦熙修对于这些问题,有的支支吾吾地作了答复,有的避而不答。下午六时半,主席宣布休会。下星期一要浦熙修继续交代。”

  迫于压力交代“问题”

  “在7月10日继续举行的新闻工作座谈会上,浦熙修开始作了一些交代。” (12)

  图:

  1946年春,浦熙修在重庆与邓颖超在一起。

  1966年,浦熙修手术后在疗养。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