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抗联老兵忆当年打鬼子(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30日17:00 千华网-鞍山日报
抗联老兵忆当年打鬼子(组图)
  在苏联卫国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26日,俄罗斯联邦驻沈阳总领事代表俄罗斯政府,向原抗联老战士潘守业、张正恩授予俄罗斯政府纪念勋章,以表彰他们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所做出的贡献。一段尘封多年的历史,就这样被轻轻开启……

  潘守业:枪林弹雨中的福将

  潘守业今年已经88岁,他出生在黑龙江省华川县,1942年参加革命,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一名战士,后随部队参加东北剿匪斗争。1952年他从部队转业后来到鞍钢工作,1981年离休。

  珍贵的《红军证》

  1942年初,在黑龙江省北部,一支抗日武装力量经过周密计划,全歼了日本的一个宪兵队。恼羞成怒的日本宪兵马上调集兵力进行报复,抗联队伍于是渡过黑龙江进入到苏联境内。当时25岁的潘守业就是其中的一员。经过严格检查,这支抗日队伍加入了正在苏联驻扎的抗联大部队,后被收编为苏联远东红旗军第88旅。在这支抗联部队里,有很多人们非常熟悉的名字:周保中、李兆麟、金日成……

  在潘守业老人的家里,有一张边缘已经破损、纸页发黄的证书,这就是老人多年辗转保存下来的《红军证》。上面手写的俄文虽然已经有些模糊,但仍然可以辨认出来。这本证书是苏联政府发给当时的红军战士的,上面记载的到达苏联的时间为1942年,发证时间是1944年。在俄罗斯驻沈阳总领事馆,总领事穆拉夫斯基看到这本《红军证》非常激动,他说:“我爸爸也有这个证书,而且一模一样,非常珍贵。”

  如今,承载着一段历史的小小证书已成为潘守业老人的传家之宝,被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只有在特殊的日子里,老人的家人才会把证书拿出来看看。

  除了《红军证》外,在老人的家里,还保存着一些珍贵的老照片,有金日成和家人的照片,也有老人和昔日战友的照片。其中一张是1942年拍摄于苏联哈巴洛夫什克的照片,他身穿苏联红军军装、腰插驳壳枪,非常威武。老人也一直为此而感到自豪。

  四年经历

  在苏联的四年里,潘守业所在的部队大多时间驻扎在西伯利亚东南部中苏边境苏联一侧的深山密林里。那时,正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苏联人民为了保家卫国,集中了全部力量抗击德国纳粹的进攻。

  支援苏联人民,当时国际旅纵队战士纷纷请求参战或回国抗击日本军队,但考虑到当时东北地区敌众我寡的具体形势,苏联军方认为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军事训练,牵制日本军队,使苏联红军可以一心一意打击德国军队的进犯。所以,潘守业所在的部队虽然也参加过一些战斗,但都是小规模的,平时主要的任务就是训练,同时为苏联红军在后方提供支持。在那里,他学会了说简单的俄语,直到现在还能说些单词。

  其间,他曾多次和战友们一起回国抗击日军或侦察敌情。老人说,当时的部队使用的武器也挺杂的,后来才有了苏制的装备,包括车载火箭炮,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喀秋莎”,大家都对这种武器充满好奇。老人的儿子潘延林说,父亲以前常对自己讲过去的事,在那段时间里,他当过步兵、炮兵、骑兵,甚至还当过伞兵。那是为了以后战略反攻需要而进行的训练。

  那时,物资供应紧张,所以生活条件也非常艰苦,经常只能吃到黑面包和土豆,以致后来老人在很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不愿意再吃土豆。但艰苦的环境也锤炼了潘守业,他刻苦训练,为以后回国抗击日本侵略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88旅,潘守业加入了党组织,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也是因为这段不平凡的经历,潘守业老人在“文革”期间被扣上了“苏修”、“假党员”等几顶帽子。

  抗击日寇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东北,中国抗日战争迎来重要转折期。不久,潘守业跟随部队,在周保中的率领下,从苏联乘大型飞机进入我国东北,与苏军协同作战,打击日本侵略者。

  此后,他跟随部队参加了多次战役。在一次战斗中,抗联部队打掉了日军的骑兵部队,缴获了很多战马。为了增加部队的机动性,按照上级指示成立骑兵部队,潘守业被任命为骑兵连连长。“那可都是些好马啊!”当时的情景,老人还记忆犹新。这支骑兵在后来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是攻打盘踞在佳木斯的日军。当时,哈尔滨、佳木斯等城市的日本驻军最多,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双方伤亡都很大。主攻的苏军动用了飞机、坦克等重型武器。因为对佳木斯地形比较熟悉,又是佳木斯市解放大队连长,潘守业担任了我方部队的一名负责人,配合苏军作战。

  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潘守业是切肤的。东北沦亡,他也就失去了稳定的生活。潘延林说,父亲在参加抗日联军到了苏联后,家里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故,爷爷被日本人杀害了,奶奶也被逼疯了。国难家仇都使父亲更加坚定了保家卫国的信念,也让父亲在战斗中更加勇往直前。后来,父亲跟随部队打回家乡,活捉了杀害爷爷的日本特务,给爷爷奶奶,也给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报了仇。

  潘守业是个福将,虽然参加过多次大大小小的战斗,但没有负过重伤。最惊险的是在一次战斗中,敌人扫射中,十几颗子弹打中他的身体,军装被打出了很多小洞,但他只是受了皮外伤。而不幸的是,身边的一名警卫人员中弹牺牲。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彻底胜利。潘守业跟随部队参加了东北地区剿匪斗争,他转战过很多地方,全歼杨荒子、张俭匪部,追剿刘山东子顽匪,降服莫德林流匪。
抗联老兵忆当年打鬼子(组图)
  潘守业认真阅读本报25日《时隔六十载功勋今犹在》的报道 忆当年抗击法西斯的岁月
抗联老兵忆当年打鬼子(组图)
潘守业1942年在苏联红军国际88旅服役时的照片

抗联老兵忆当年打鬼子(组图)
潘守业的红军证

抗联老兵忆当年打鬼子(组图)
这是潘守业(左一)配合苏联红军解放东北时的照片

  张正恩:战功卓著的老兵

  张正恩今年78岁,出生在辽宁省盖县(今盖州市)。1942年参加革命,成为东北抗联的一名战士。抗日战争胜利后,随部队参加了辽沈战役、渡江战役和南方剿匪,多次立功受奖。1957年转业后调入市民政局工作。1985年离休。

  孩时加入抗联队伍

  张正恩从小家境贫苦,很小的时候,就随全家逃难到黑龙江北大荒。可不久,父亲就被日本人抓去当劳工,后来不幸死在鹤岗一煤矿井下。

  失去支柱的家庭无法继续支撑下去,母亲只好带着张正恩和他的弟弟妹妹四处讨饭。十几岁的时候,他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给一姓张的地主家放猪、放牛。挨打受骂是常有的事,地主根本就不把他当人看。1942年5月,张正恩正式加入了东北抗日联军,当时的支队长是刘雁来。

  在转移过境到苏联以前,张正恩跟随部队在饶河、抚远一带与日、伪军斗争。他们搞粮食、摸敌情,打炮楼,以游击战术同敌人周旋,成为东北抗日战线上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

  挂满勋章的戎装

  张正恩老人一生坎坷,一些老照片和实物都在辗转中失去,这一直是他心里难以抹去的遗憾。但幸运的是,在张正恩老人的家里,依然保留着一个肩章和一顶军帽,那是1955年中央军委授予他“一个杠四颗星”大尉军衔时颁发的。而后来配上的一件绿色军装挂上了肩章穿上后依然十分威武。特别是老人多次立功的奖章也幸运地保存了下来,都让老人精心地别在军装的胸前。

  平时,张正恩都把这些东西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只有来了重要客人才拿出来。他说,看到这些就会让自己回想起那段在苏联战斗、生活的日子。据老人介绍,1940年初,中国东北地区的抗日形势变得日益严峻,时任抗日联军副总指挥的周保中、李兆麟来到苏联,商讨斗争形势及策略问题。苏联方面毫不犹豫地同意,向中国抗日力量提供了“大后方”式的保障:中国抗联战士一旦遭遇日军的追杀,可越境退守到苏联一方暂避。后来,散落在各地的抗联战士召集到一起,分批进入苏联境内,并入到苏联红军的编制,进行集中训练。当时,88旅主要由中国抗联战士和朝鲜、越南等国家抗日人士组成,金日成也在其中。

  在老人的家里,挂着几幅老人一身戎装的照片。他的家人说,老人一辈子喜爱戎装,常常讲些当年的故事,那段经历是老人终生难忘的。

  抗联生活的紧张与平静

  加入抗联队伍后,张正恩被安排在抗联第三军李兆麟领导的密营地,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本侵略者周旋。

  当时,抗联队伍主要采取游击战形式,集中优势打击敌人。战士们在作战中都非常勇敢,没有怕死的。老人说,自己也是放牛娃出身,是抗联队伍救了自己,也让自己懂得了这是人民的队伍。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东北的大好河山沦陷,中国人民受尽了压迫。所以,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使自己在战斗中从来没有退缩。

  老人说,那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军装也不统一,穿什么样的都有。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服的事也是常有的。使用的武器也很落后,大部分是从日军那里缴获来的,有的战士没有像样的武器,使用的还是打猎用的猎枪。最好的武器算是从日军缴获来的轻机枪和迫击炮。那时,每当得到一些战利品,大家都跟过年一样地高兴,对分给自己的武器,无论是长枪还是短枪都爱不释手。

  后来,抗日形势严峻,抗联部队开始陆续向苏联境内撤退。张正恩于1942年冬从黑龙江黑河附近过境。进入苏联后,部队按苏联红军编制进行改编,此后才有了苏式装备,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那时,部队分南野营和北野营。曾集中一段时间搞生产,后来就主要以学习和训练为主,教官都是由苏联红军将领担任。张正恩从小没有读过书,他笑着说,自己现有的一点文化基础就是在那个时候学到的。

  在88旅,张正恩是团长的警卫员,后又转到通讯班。

  屡立战功

  在张正恩老人的多次立功中,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一次荣立大功。那是在抗联部队进入苏联以后,为了配合将来的战略进攻,组织上派小部队返回东北,侦察敌情。

  张正恩随团长李明顺几次返回,经过几天几夜的侦察,终于发现了宁安卧龙屯附近日本关东军的一个大型飞机场。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敌军的部署,他们乔装成进山采蘑菇的老百姓,并通过老乡得到了进山的通行证。途中经过了日军的几道岗哨。每到一处,日本人就会端着刺刀盘查,张正恩和战友都非常镇静地回答,没有露出一点破绽。经过不懈努力,他们终于收集到了可靠的情报,彻底弄清了驻扎此处的日本关东军机场的准确位置、飞机数量、地下工事和其他军事设施布置情况。后来,苏联红军根据这些珍贵的情报,准确无误地将飞机场和周边的军事目标全部摧毁。为此,张正恩荣立了一次大功。

  张正恩在战斗中勇敢是出了名的。1945年8月,他跟随部队从苏联乘飞机回到东北,参加对日本侵略者的最后反击。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东北境内还有残余的日、伪军负隅顽抗。这年初秋的一个夜晚,张正恩所在的部队按照上级指令,急奔汤原县参加战斗。经过半个晚上的急行军,凌晨十分达到县城东门外集结。很多战士一坐下来就靠着背包睡着了。张正恩放下背包,开始帮炊事员熬一锅带有咸味的野菜汤,然后推醒了酣睡的小战士,大家掏出携带的玉米饼和炒小米吃饭。

  天大亮时,战斗打响。在敌人的阵地上,有六个地堡和一个炮楼,外围还设置了一道铁丝网。张正恩向营长建议,先用炸药炸开一个缺口然后再冲进去拿下地堡和炮楼。六连成立了爆破组,他的任务是带领突击组占领有利地形压制敌人。炸敌人炮楼,他个子不够高,就跳起来将成捆的手榴弹扔进去。攻占敌人炮楼时,为了减少伤亡,张正恩想出了用火熏的土办法,结果真灵。他们还没有点火,敌人就从里面举着双手走出来投降。这场战斗,他和战友共活捉了28个日军和伪军,缴获2挺机枪、两支手枪、30多支步枪。上级给他和战友们记了战功。

  此后,张正恩和战友们一起参加了解放战争。在一次激战中,飞起的弹片从他的右眼打入。在野战医院经过手术治疗,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永远失去了右眼,而且一块弹片也留在了他的头部,直到今天也没有取出来。
抗联老兵忆当年打鬼子(组图)
军功章是老人的最爱

抗联老兵忆当年打鬼子(组图)
在展示刚刚领取的二战胜利60周年纪念证书

抗联老兵忆当年打鬼子(组图)
仍旧保持军旅生涯的习惯

抗联老兵忆当年打鬼子(组图)
现在,老人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莳弄房前的菜地

  记者高开升 文 首席记者栗明 摄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