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家之言 哪里来的平常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30日17:01 千华网-鞍山日报

  高考将至,紧张的空气开始弥漫。有报载,许多孩子睡不着觉,不少家长的各种慢性病发作。针对这些焦虑心态,专家劝告说,考生和家长要以平常心对待高考,不要过分关注结果等等。专家说的固然没错,但问题是,平常心要从哪里来呢?

  人们之所以对某件事恐惧,大多是恐惧这件事带来的后果。从这个角度说,考生没办法不焦虑。考不上大学的结果会怎么样?到人才市场转一圈就能找到答案:企业已经把招聘一个经理秘书的条件提高到“研究生”的档次,按这种标准,没有大学文凭的人要想到这样的企业谋个差事,恐怕只能从清洁工做起。虽说三百六十行都有能人,但对于一个接受了十几年正规教育的孩子,如果没有一身绝技,考不上大学,就意味着他们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事关一辈子的“饭碗”,单这一条恐怕再豁达的孩子和再开明的家长都无法平静面对。

  后果严重,过程也同样不轻松。看看我们的教育投入:一个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到高考,每个家庭对他(她)的投入用倾尽全力来形容恐怕不为过。据报载,浙江奉化斗门村原只是个普通的小村庄,因为离省重点中学奉化中学近,许多家长纷纷来此安营扎寨,充当儿女的陪读。更有甚者,一些百万富翁宁愿放弃工厂经营,也来陪读。“陪读大军”的到来,为村民带来了诸多商机,村里一条不过几十米长的小道上光小卖部就开了五六家。仔细琢磨一下这篇报道,觉得劝家长要有平常心的专家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思,当孩子已经成为家长生活的重心和希望所在,面临高考这最后一役,家长的平常心又从哪来呢?

  孩子和家长缺乏平常心,归根结底其实并不是因为高考本身。如果高考像任何一次期末考试一样平常,所有的焦虑不用专家出来劝告,也会不治而愈。我国的教育改革虽然已经推行多年,但其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实质仍然是改革的盲点。近几年实施的扩招,虽然让更多的孩子有了上大学的机会,但随之而来的企业和用人单位追求更高学历的倾向,不仅没有使扩招变成缓解紧张局面的减压器,反而促成了更大氛围内的高学历角逐。能用平常心面对高考当然好,但问题是,如果仅仅要求家长和考生对高考有平常心,那么,这种平常心只能是停留在嘴上。

  (海虹)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