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山遐想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31日04:50 人民网-人民日报 |
辛越 库图佐夫大街毗邻的“胜利公园”,坐落在“俯首山”上,此处满目苍翠,视野开阔,景色宜人。公园里矗立着一座卫国战争纪念馆,与它配套的有纪念碑、雕塑群、喷泉林和小教堂,整个建筑群布局和谐,气势恢弘。 那座高耸云天、三棱利剑似的胜利纪念碑,嫣红的碑体上镂刻的是若干会战场景,141.8米高的碑体,据说象征着1418个战斗的昼夜。碑底一组雕塑,是一个勇士手握钢叉深深刺入一头怪兽的脑袋,碑顶那一组雕塑,主角是展着双翅的希腊胜利女神像,手里举着金色的桂冠,她左右是两个吹着号角的小天使,就像专程从天外飞来,祝贺人间正义的胜利。 所谓“山”者,实际上只是个相对隆起的丘岗,而“俯首”的意思是古俄罗斯人在此处迎接邻国的使节和贵宾时,往往要向客人致敬并赠送礼物。不过,在俄罗斯历史上来到此地的并非全是朋友。1812年拿破仑率法兰西军队侵占莫斯科之前,曾在这个高地盘算着接受俄罗斯人前来俯首称臣,但俄国军队和城内的百姓早就在库图佐夫指挥下转移,只留下一座空城。后来法军一把火烧城,在冻饿中向西退却,在俄军围追堵截下溃不成军。 在纪念碑的东侧广场,有三道风景:左边是百米多长的八组喷泉,每一组都有几十根水柱,好像一排排动感极强的水墙,又像一列列透明闪亮的水晶方阵。要是晚上来观赏,在灯火映照下,喷泉方阵流光溢彩,宛如仙境;右边则是一大片松树林带,排排劲松像一队队严整威武的绿色卫兵。在喷泉与松林之间是一条宽达几十米的大理石台阶式大道,共五个阶面,每个阶面之间有若干台阶。苏联卫国战争始于1941年,结束于1945年,这五个阶面显然象征这五年所走过的战争历程。台阶大道延伸的前方,正对着库图佐夫大街上的凯旋门,昭示着这条大道通往胜利,走向凯旋。这座凯旋门正是俄国为纪念1812年战胜法国军队而修建的,现在与俯首山卫国战争纪念馆、纪念碑遥相呼应。大概这种布局,体现了设计者的一种思想,即正义的俄罗斯是不可战胜的。 真正叹为观止的地方还是在卫国战争纪念馆内部。步入纪念馆的中央大门,迎面是个高深圆阔的大厅,也称光荣厅。大厅上方的硕大穹顶镶嵌着几幅巨型浮雕,表现反法西斯战争各大战役的场面,四面墙壁则镌刻着密密麻麻的二战英雄和烈士们的金色名字。人们站在大厅中央仰视或默默地沿墙巡视,就会引发对牺牲的英雄们敬仰和钦佩之情,激起无限遐思。那成千上万的名字,在2700万牺牲者中只是少数,大多数人则是在残酷的战争中默默无闻地死去的,虽然他们的名字不为后人所知,但他们的功绩却永垂千古。 离开大厅登上二楼,面对一帧帧记录着当年历史的图片和一件件见证战争风烟的实物,使人感到目不暇接。而大屏幕上出现的是法西斯军队兵临莫斯科城下之时,斯大林在红场检阅红军部队的情景。如果说图片和资料还不足以展现战争真实的情景的话,那么一楼的6个油画展厅的巨幅全景画,则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红军英勇抗击并歼灭敌军的宏大场景。那些全景画与在其他画廊里看到的油画不同,它不完全是画,画前还有模拟的景物。我最喜欢列宁格勒保卫战那一幅,被炸毁的桥梁、楼房的废墟等都用逼真的模型表现出来,与背景上的画面融为一体,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另一幅斯大林格勒大血战也惊世骇俗,背景上的飞机与眼前的残破坦克模型和遍体鳞伤的红军战士在城市废墟中顽强射击、誓死血战的身影,使观众心灵震颤。 有一次,我在一条陈列着重兵器的路上徘徊,发现那些经历过战争硝烟洗礼的旧坦克和大炮之间,三五成群的戴红星小帽的孩子们,有的攀附在坦克上,有的埋伏在炮架后,手持玩具枪在进行激烈“战斗”,他们高喊着“乌拉”,相互冲锋。面对此情此景,忽然有所感悟:俄罗斯人从小就受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熏陶,一代一代传承不息,珍惜荣誉、争当英雄、随时为捍卫祖国而献身的理念,已经渗透到他们的民族历史文化中,融化在他们的民族性格里。每年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那些胸前佩戴勋章的二战老兵,威武豪迈、昂首阔步地接受检阅,他们实际上是在向世人展示一种英雄性格和民族精神。具有这种自豪感、荣誉感的民族是不可摧毁、不可战胜的! 《人民日报》 (2005年05月31日 第十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