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架起友谊桥(友谊之花)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31日04:50 人民网-人民日报 |
本报驻英国记者 施晓慧 5月的一天下午,伦敦亚非学院的一间小礼堂里笑声连连,掌声不断。正在这里举行的第四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英国赛区预赛妙趣横生。来自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谢菲尔德大学、威斯敏斯特大学、利兹大学和欧洲商学院等五所著名英国学府的9名选手参加了本次比赛的角逐。这些学校的汉语教学水平都不同凡响,它们所派出的参赛选手基本代表了在英国学习汉语的大学生的最高水准。 本届比赛的主题是“山川秀美的中国”。来自亚非学院的1号选手罗伯特首先出场,他自我介绍道:我的中文名字叫罗垒,也有人叫我萝卜头。我到过中国的长江三峡、云南大理等许多美丽的地方,但最让我心动的是长江上游虎跳峡。按照比赛规则,上半场,每人做一个简单的开场白,之后是3分钟的演讲和知识问答;下半场抽签做2分钟即兴演讲和才艺表演。由来自各大学的专家评委打分。 《我在中国的教学经历》是罗垒的演讲题目。他说,18岁时第一次到中国浙江去教书,朋友告诉他,中国的学生好教,听话,还有些害羞。但第三天学生就给他一个下马威。一个小胖子向他报告,把他自行车的气门心拔了。他说,很多年过去了,已不记得自己当时说了什么,但那个孩子一脸顽皮、高兴和诚实的表情让他难忘。但真正打动他的,是后来在浙江海洋学院教书,有200多名学生。一天,他在课堂上随意布置了一个小作业,第二天,200多名学生每人都交了作业,每份作业都非常认真。他非常感动。他说,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学生。他的理想是,毕业以后到中国的新疆办一所语言学院。学一门语言就可以打开一扇文化之窗,我通过学习汉语认识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罗垒的演讲赢得一阵热烈的掌声。 罗垒不仅汉语好,对中国的知识也很丰富,知识问答中没有一道题难住他。主持人姜丰问:满汉全席是多少道菜,罗垒随口就答:108道。面对大家的惊讶,罗垒说,我到中国去办学只是最近的决定,开始的计划是赚些钱,然后到每个地方去吃每一道菜。说完腼腆地笑了。在才艺表演中,他吹了一段笛子曲《二小放牛郎》。虽然才学了两个星期,演技有限,但他却能讲出一大段关于中国笛子的历史。“小学究”似的罗垒得到了这次比赛的最佳知识奖和综合二等奖。 3号选手史彼得的演讲《哈尔滨的冰雪节》很有特色。他说,从没见过如此奇妙的冰雕世界,最让他新奇的是,中国的男女老少来到这里都变成了孩子,争着往冰雕上爬,爬上去的引发一片欢呼,摔下来的引来一阵笑声。他发现其中有一艘海盗船,是他从小就向往的,他也想爬上去,却停住了。他想到在英国的冰雕节,到处都警告你不要攀爬,因为如果谁摔下来,节日的组织者就会遭到起诉,于是,只有静静的长队,慢慢的前行,没有一点欢呼和笑声。他说,他向往哈尔滨冰雪节的那种欢畅,下次有机会再去那里,他一定要爬上海盗船。 斯斯文文的史彼得是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中国文化专业的学生,他也获得二等奖。他告诉记者,他对中国的兴趣来自小时候一位华人邻居,他们家里的很多东西令他好奇。高中时,学校组织去了一次中国,他由此决定了大学的专业方向。他学中文很有灵气,能恰如其分地使用不少成语,他说这是朋友教他的窍门。6月他将参加中文水平考试,将来的目标是到中国去发展。 亚非学院的学生韩琳玲是爱尔兰人,2003年中国发生非典期间她正在北京学习,外国同学都走了,只留下她一个。她利用这个时间交了很多中国朋友,不少是玩摇滚的,使她了解了中国的摇滚乐。她在演讲《中国的摇滚乐》中说,她喜欢摇滚乐,因为它豪放、浪漫,是发自内心的声音。现在中国的摇滚乐很有特色,加入了很多中国民乐的元素,也改编了很多中国歌曲,是世界上最独特和最有创造力的摇滚乐。她在广州时,那里的摇滚乐有很多外国人去听,他们一句中文都不会,但是能理解。因为音乐是一种没有国界的语言,也不分年龄和性别。 她的才艺表演“流星球”舞得令人叫绝。记者私下问她练了多久,她说,我坚持了两年。韩琳玲获得了本次比赛的一等奖,7月将赴北京参加决赛。其实她早已买了去中国的飞机票,准备利用暑假去中国的西藏,并游历全中国。 费为民讲他到少林寺学拳的故事,竟操着河南腔的汉语;李辉英是参赛选手中唯一的华裔,她的演讲《中国音乐———龙的传人》,表达着她对血脉相连中国根的无限怀恋,讲到动情处忍不住哽咽,她说我这片漂泊的树叶是一定要归根的。她告诉记者,她的发展计划也是回中国。来自哥伦比亚的王宝拉讲的是《我的太极拳课》,演的也是一套太极拳……每一个演讲都是一段真实生动的小故事,他们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也体会着中国的生活与文化。就像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外语一样,世界也正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无数条语言的桥梁,将繁荣、开放的中国与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人民日报》 (2005年05月31日 第十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