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别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1日13:16 贵州都市报

  孩子的身体健康,常常让父母日夜牵挂;孩子的智力开发,总是令父母慷慨解囊。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都能受到父母的重视。专家强调,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智力开发和性格培养一样重要。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学习相应的儿童心理常识,并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引导,为孩子一生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高分背后的苍白

  贵阳医学院医学心理学教授邓冰介绍,从以往进行的学生医学心理学相关调查结果来看,少数以高分考入全国一类重点大学的学生,由于环境的改变,在大学期间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以致学业甚至以后的发展都受到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从他们的孩童时代就慢慢发展起来的,只是到了大学阶段开始独立生活后,一些让他们不能适应的因素导致了问题的暴发。这些学生的心理非常脆弱,哪怕细小的挫折都会让他们受到伤害。比起他们在高考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显得相当苍白。不少大学老师因此呼吁,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幼儿园就开始。这种观点,得到了心理学家的赞同。邓冰教授认为,现在的父母,大多热衷于孩子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忽略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样的策略是不正确的。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孩子固然重要,但一个只有高智商和好成绩的孩子是不健全的,身心健康和学业优秀就像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对成功的人生来说,缺少某一方都会对另一方造成影响。所以,真正为孩子的前途和一生幸福着想的父母,不应该轻视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一个心理健全、身体健康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有前途的人。简单地说,培养天才不如培养全才。

  帮助孩子完成两次转变

  人在成年之前,要完成两次转变:从出生到幼儿园,从小学到中学。两个阶段的主要任务都是学习,但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却有显著的差别。家长如果想帮助孩子顺利完成人生中的这两次转变,就应该对孩子在这两个阶段的心理有所了解。第一个阶段(从出生到上幼儿园):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以游戏的方式学会做人的基本技能,包括控制自己的言行,学习做事和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这些主要任务的完成是这一阶段心理健康的关键。儿童在这一阶段很难长时间保持对某一事件的兴趣,个人兴趣很容易受到挫折。为了保护儿童对学习的兴趣,游戏的方式是最合适的。这一阶段儿童还要在父母的引导和帮助下,学会基本生活自理和生活技能,如穿衣进食、躲避危险、收拾玩具、与人合作、感情交流、文明礼貌等。儿童期所形成的生活习惯和对问题的态度,以及基本的为人处世的方式,会伴其一生。这一阶段转变的成功,并不是看儿童掌握了多少知识或技能,而是要看其是否学会了基本的控制自己生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的技能、是否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及基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不少家长强迫孩子过早、过多地学习一些专业知识,影响了孩子顺利完成好这一阶段的转变,这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很不利。第二个阶段(从小学到中学):这一阶段,作为学生,孩子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外界约束,青春期前后,他们受到的约束会达到极致。对规则的适应,是孩子完成这一阶段转变的重要内容。学生的社会适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社会交流和自我控制。在集体生活中,彼此缺乏了解,每个人都需要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是彼此适应的基础。因此,这一阶段中,言语交流是至关重要的。这一阶段孩子还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要求和欲望,按照环境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表达。只有同时达到了言语交流和自我控制这两个条件,孩子的社会适应问题才能解决,才能为孩子将来顺利进入社会打好基础。孩子处于这一阶段的父母,要引导孩子适应规则,帮助孩子完成好社会适应,这需要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环境。但现实中,许多父母只强调孩子的成绩,对他们的心理知之甚少,影响了孩子在这一阶段的转变。家长们应将目光放长远些,培养一个性格健全的孩子,无论对孩子自身,还是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意义的。

  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长们在为孩子创造优良的学习条件上不遗余力,但是否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许多家长却不尽了解。贵阳市环西小学长期担任高年级班主任的史恒、倪莉、雷婷几位老师认为,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的以下行为,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性格暴躁:家长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养成暴躁的性格,在集体中表现出行为粗暴,没有宽容心,很难与同伴和睦相处。拿孩子出气:一些家长把工作或社会的压力带回到家里发泄,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家长,孩子往往成为这些家长的出气筒。在这样的“高压”下,孩子慢慢就养成了孤僻、胆小的性格,在集体中常常被同伴轻视。溺爱孩子:家长没有原则,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孩子犯了错误时,批评教育不到位,甚至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大多比较霸道、自私,受不得一点委屈和挫折。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学到什么知识?考试得了多少分?孩子被家长问得最多的,可能就是这些问题,很少有家长会问“今天开不开心?”“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和某某同学的关系处得怎样?”等。其实,成长中的孩子更需要心灵上的呵护。

  每天与孩子交流十分钟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每天与孩子交流十分钟足够,只要能够坚持。与孩子交流时,掌握一定的方法很有必要。关心孩子的需求:孩子在每一个阶段的心理需求是不一样的,了解孩子在这一阶段的需求,会让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更加通畅。用平等的语气: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这样的前提下,使用亲切平等的语气,才能做到顺利的交流。尊重孩子的意愿:当要为有关孩子的事情做出决定时,要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帮助、引导孩子进行分析,要让孩子认识到,所做出的决定是自己意愿的体现,因此就应该尽力做好。出现问题重在分析:当孩子出现考试不理想、犯了某种错误这样的问题时,不能单纯地指责和批评,更重要的是与孩子一起分析出现状况的原因,怎样才能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这种分析性的交流,孩子一般都能接受。 作者:范觉文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