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考”出好成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1日13:41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人民日报记者何伟顾春

  编者的话

  从多视角透视宁波,可以发现,这座城市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颇具示范性。

  从区位看,宁波居我国海岸线正中点;从城市属性看,系标准的港口型工贸城市;从产业特征看,经济外向度达90%;从经济总量看,去年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而从资源瓶颈看,缺电、少地的程度同样居全国前列。

  考察城市改革与发展的脉络,宁波可谓是难觅的样本。特别是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宁波号”经济列车的表现与感受,值得人们去观察、分析。“我们要在宏观调控这场特殊的考试中考出好成绩。”如果说宁波市决策者当时的这番话尚属表态,那么,如今“年考”的成绩单表明,从阵痛中走来的宁波,已开始步入“好中求快、稳中求进”的轨道。

  从5月30日起,《人民日报》推出“宏观调控在宁波”系列报道,共三篇。本报从今起予以转载。

  “红灯”躲不过,也绕不过。别指望这次宏观调控“刮一阵风”、“砍几个项目”就了事,惟有转变观念,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顺应”,才能摆脱越发展越烦恼的困局

  一座城市的发展路程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去年,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把宁波推到一个历史关口。

  “地已经征了,设备也订了,怎么说停就停呢?”面对银行资金和土地审批瞬间冻结,不少曾为引进甚至争夺项目历经千辛的同志想不通。“我们县去年开工240个项目,现在大都成了半拉子。”“还让不让我们干了?今后还怎么干?”去年春夏,记者曾旁听宁波市委扩大会,对于当时有的县(市)区领导的轮番提问,至今还留有印象。而在实际操作中,有的部门和干部凭借以往应对调控政策的“老经验”,出现三种倾向:一是“绕红灯”,见了“红灯”绕着走;二是“搞变通”,想对策打“擦边球”;三是“避风头”,“先把项目冷藏起来,等躲过这阵风再说”。

  记者翻阅宁波近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词早在10年前就提出了,有要求,也有措施,可为何少效果?回顾宁波近年来粗放与集约的几番博弈,似乎形成了这样的怪圈:资源要素供给一紧张,市场一有风浪,集约发展的呼声就强烈些;困难一旦纾解,粗放经济又卷土重来。

  可是,这一两年要素资源点亮的“红灯”,是躲不过也绕不过了。“财政要花数百万元到外地购水?”一位北京来的经济学家,对“水乡宁波”去年一度缺水的状况感到惊讶。去年酷夏,如梦似幻的市区三江夜景,因停电大扫游客的兴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一行到宁波调研,驱车直奔慈溪市观海卫镇中学生沈天的家。原来,当时正在备战中考的沈天给国家有关部门多次反映缺电的苦恼:晚上点蜡烛看书的日子何时熬出头?

  在“电荒”、“地荒”、“民工荒”面前,政府焦灼的是:千辛万苦招来的企业意欲外迁;企业痛心的是:大量海外定单被迫放弃。

  为什么一动迁就上访,一上项目就污染?为什么抓经济越来越烦恼,越发展越吃力?干部们反思:归根结底是粗放的经济增长在作祟。“资源小市”宁波,经济以15%以上的增速跑了15年,靠资源驱动还能支撑多久?

  “别指望这次宏观调控‘刮一阵风’、‘砍几个项目’就了事。”从市委理论中心组和读书会上回去的县市区领导,认识产生了飞跃:宁可速度放慢一点,也要告别“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

  “观念一转天地宽。这该是我们最大的收获。”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的话寓意深长。

  这烦恼,那烦恼,说到底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烦恼。从“要我转”变为“我要转”,资源瓶颈和市场竞争的双“倒逼”机制,把宁波逼上了集约发展的华山一条路。

  对“物尽其用”的认识,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刻;对“循环经济”的追求,也从没有像今天这般自觉

  3座42米高的火炉,将一幅“垃圾变电”的场景摆到了记者面前:城里运来的一车车垃圾被送进高炉,高炉出口不远处则是连通华东电网的高压线路。位于市郊的枫林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天在回收消化市区全部生活垃圾的同时,源源不断地输出电能。

  这是宁波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范例。以石化、能源、钢铁、造纸、修造船等为代表的临港大工业,难免形成资源能源消耗多、废弃物排放多、生态环境压力大的格局。破解之策,就是构建集约型的循环经济体系:

  ———中水回用。在全国十强县慈溪市,一种被称为“中水”的资源大展用武之地:冲马路、浇绿地、搅拌建筑水泥,甚至进入家庭作拖地板、冲厕所之用,每日可节约自来水1000余吨。用水大户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为达到产能提高一倍而用水量基本保持不变的目标,投资3000万元建设国内最大的印染中水回用系统,投用后相当于新增一个为20万人口提供生活用水的中型水库。

  ———“零土地”招商。集中4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北仑区,是浙江省大型项目的集聚地,仅投资上百亿元的工程项目就有7个。一个大项目占地动辄几百亩上千亩,多数厂房是单层厂房,有的厂区绿化率超过50%。如此消费,北仑不得不借用2010年的指标了。

  如何多发展又少占地?一是盘活存量,增项目不增地。北仑46个外商投资项目总投资增加近9亿美元,而基本上没有提供土地。像位于霞浦的林德气体公司,今年总投资增加了7000多万美元,但其使用的土地仍然是当年的30亩。二是实行“容积率”和“投资密度”双控标准,投资600万元以下的工业项目全部进多层标准厂房,厂区的容积率达到90%以上。同时,规划部门把绿化率标准下调15%。三是开源节流整合存量。目前,宁波市对8类工业建设项目用地实行指标控制,新批准的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区占地130平方公里,全部安置到杭州湾新围垦的滩涂上。

  ———产业链配套。也就是按照“循环直到物尽其用”的发展理念,实现上、中、下游物质与能量逐级传递。国华宁海电厂在建设期就开始筹划以电厂为核心的综合工业园区,进入园区的主要是利用电厂的废料为原料进行生产的企业。海螺公司在电厂旁边上马一个水泥项目,“看中的就是电厂产生的大量粉煤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缺位的补位,越位的退位。这既是对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政府从“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的必然

  “这次宏观调控政策除了设置相关的‘高压线’、‘防火墙’之外,给各级政府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留下了较大的回旋余地。”宁波市市长毛光烈调研到哪里,就把这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观点强调到哪里。

  压要压得准,保要保到位。为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宁波先对钢铁、水泥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切一刀”,停建项目7个,暂停建设、限期整改项目100个,取消立项45个,有效遏制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对土地市场,严格按照政策界限整顿各类开发区,开发区数量由原来的97个整合到14个。同时,力保交通、水利等基础建设的投资增长,投资分别完成51亿元和8.2亿元。

  政府职能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就迈不开步。行政审批制度在前两次改革的基础上又砍下第三刀,审批事项从1289项削减到302项。宁波市政府办公厅、工商局、财税局等9个政府部门率先全面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这一在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尚属首次的做法,标志着政府部门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转型。

  宁波还实施问责制,打造效能政府,设立了“96178”机关效能投诉电话。去年以来,全市共受理群众投诉2541件,办结率87%。131名机关干部因纪律涣散、效能低下、服务态度差等问题受到诫勉、待岗等处理,15人被辞退、解聘。

  最近,宁波市的决策者又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添上一把火:组织相关部门制定以万元GDP水耗、能耗和排污量等为内容的绿色GDP评价考核指标,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新尺度。告别GDP崇拜,专家评说:这才是釜底抽薪的治本之举。

  据统计,在高位基础上运行的宁波经济,今年一季度实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进出口增长33%。同时,房价平稳回落,物价基本稳定,社会渐趋和谐。

  (载5月30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第一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