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位老者给一位教授的商榷信(编读往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2日03:26 人民网-江南时报

  昨天下午,家住南京西止马营的73岁的林怀智老先生走进了本报编辑部。林老先生不顾年事已高专赴本报,其中的辗转和曲折,叫记者很感动。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去年12月28日,本报刊发了一篇题为《民工生存七镜头亟待关注》的报道。在这篇报道中,本报记者就民工的称谓,采访了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的邹农俭教授。邹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可以将“民工”改称为“客工”。林怀智老先生见到这篇报道后,认为邹教授“客工”的提法值得商榷,所以今年元旦过后,就提笔给本报写信,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记者一直没有见到林老先生的信件。见自己的信件没有见诸本报,林老先生就给邹农俭教授去了一封信,在信中林老先生详细谈了自己的看法,并在信中附上的自己的联系方式。

  今年1月7日晚,林老先生就接到了邹教授的电话,两个人就林老信中所谈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据林老介绍,邹教授在电话中说,他虽然没看到江南时报刊登的此文,但是他同意林老的观点,更改对民工的称谓没有任何意义,并对林老如此关心社会,表示敬意。

  林老先生说,他一直比较关注民工生存状态问题。所以在事隔快半年后,他还想在报纸上谈谈自己的看法,故在昨天他亲自来本报,想和有关的记者编辑来交流一下这个问题。

  一个是七十多岁的老者,一个是研究社会学的大教授,两个人就一个问题,能进行探讨和沟通,这件事情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昨天,记者就林老所说的事情,想采访一下邹教授,但是截至记者发稿时,一直没有联系到邹教授。

  本报明天将对此做进一步的报道。

  (附林老先生的信,编者做了删节)农俭教授大鉴:

  2004年12月28日江南时报04版贵教授所写短文:《能否更换‘客工’》。读后颇有不同想法。笔者认为:将称谓改为‘客工’,依然改变不了农民工生存状态,他们依然是工资低、劳动强度大、住窝棚,乃至年底拿不到应有的血汗钱,即使把他们称为上帝又如何呢?所以“客工”这样的称谓如何让人接受?教授台甫,‘农’字当头,看来邹教授与‘农’有不解之缘。邹教授是社会学家,研究社会,对社会问题洞察秋毫,是邹教授的社会责任。笔者才疏学浅,更希望读到贵教授对社会的指导,对社会有精辟论述之文章,不知能否如愿以偿。如蒙不弃,给一回音,各说各的理,商榷讨论,无所谓。孔子还有‘不耻下问’之品德,况我辈乎。

  2005年1月5日

  《江南时报》 (2005年06月02日 第二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