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永远的白先勇(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2日04:29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永远的白先勇(组图)
标题书法:梁永琳

  遥控板无意间翻到北大校园电视台,画面正流动着接近尾声的白先勇先生和他的青春版《牡丹亭》纪录片。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是近年来海峡两岸许多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一个重要文化题目,从校园电视台得知它即将在北大百年大讲堂上演。名剧送到家门口,又和白先生认识较早,多有交往,决心不放过欣赏的机会,也算表达一份支持吧。

  中式内涵西式包装的小说

  大约在1985年夏,白先勇到了上海。我当时工作的杂志和出版社最早发表和出版过他的作品,所以领导委派我和另一位同事专程到上海看望他。

  上海复旦大学陆教授把我们带到白先生的住所,敲门之后,未见其人,先听到一声抑扬顿挫花腔式的回应:“来了。”这一声“来了”,竟让我感觉很像戏曲舞台上旦角出场前的幕后叫板。出现在眼前的白先勇,中等偏高匀称的身材,皮肤白皙红润,五官精致,双眼皮的大眼睛女儿般的水汪汪,说起话来神情活泼气韵飞扬,令我不由遗憾,可惜他是男儿身,让世间少了一位绝世佳人。

  当白先勇听说我也姓白,顿觉亲切,问我是否是回民。我们将出版社和杂志的问候带到后,也随他从上海到了南京,一同参观游览,并参加了他和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的座谈。记得白先勇当时讲得较多的话题是《红楼梦》。他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校区当教授,专门开过《红楼梦》的课程。

  生于广西桂林,长在重庆、南京、上海、香港,到台湾后,念中学,读大学,留学并定居美国。他在读台湾大学外文系时期,即以小说创作和主编倡导现代主义的《现代文学》杂志成名。他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和《纽约客》在海峡两岸不同出版社以不同的书名陆续出版,我也经手刊发和出版过他的作品。研究他的创作的专家学者至今不绝,关于他的评传和专论,络绎问世。他的不少作品在两岸被改编成电影,短篇如《永远的尹雪艳》、《游园惊梦》、《玉卿嫂》、《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谪仙记》等已被奉为小说经典,他的文学创作成就,得到海峡两岸及世界华文文学界的瞩目公认。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应邀去美国参加白先勇先生学校举办的“世华文学研讨会”。会议快结束时,他问我愿不愿意去他家坐坐,我欣然坐上他的车子前往。他的家在一片茂密的林木中。开了几天会,园子里缺少主人关爱的花木在夏日阳光下有些蔫头耷脑提不起精神,他痛惜地先让花木们喝足了水,然后将我领进客厅。大致参观了他的住宅,一言以蔽之,那是一种纤尘不染的雅致。从家具摆设到字画条幅,他的家很像他的小说,中式的内涵,西式的包装,传统而现代,严谨而流畅。既是学者的书房,又略带点闺房气。他为我在客厅拍了几张照片,大有到此一游,立此存照的味道。

  他告诉我正着手撰写白崇禧先生的传记。儿子为父亲作传,其中的况味自不待言。

  以振兴昆曲艺术为己任

  从北大校园电视台,看到白先勇为之奋斗了20多年振兴昆曲艺术的新成果,看到他为青春版《牡丹亭》如何操心劳力,具体到演员服装面料的选择,刺绣的讲究,都事必躬亲。我赶紧到北大百年大讲堂购票,不料还是去迟了。整本戏分三场演出,首场的票早已售罄阙如。

  白先勇和昆曲结缘于上世纪四十年代,9岁的他第一次在上海美琪大戏院观看了梅兰芳和俞振飞两位大师演出的昆曲《游园惊梦》,也许那时就在他的心中种下了昆曲的种子。他的著名小说《游园惊梦》,便字字句句融入了他对昆曲的热爱。八十年代初白先勇在台湾参与了《牡丹亭》的制作。也曾奔走于上海和南京之间观看昆曲名家演出。九十年代初他再次参加《牡丹亭》的制作,力邀上海昆曲名旦华文漪到台北演出,剧中角色用的扇子,都经过他严格的选择。

  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为世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于首批19个入选项中,名列榜首。这无疑对热爱昆曲艺术的白先勇是巨大的鼓舞。从此,他更视振兴昆曲艺术为己任,主动把重担扛在自己肩上。

  为此,他接受香港大学和香港文化促进中心的邀请,举办了4场面对香港大中小学生和普通民众的昆曲推广讲座。年轻学子对昆曲的喜爱,启发他认识到,欲使昆曲艺术得以延续,必须走年轻化道路。从此他萌发了打造青春版《牡丹亭》的梦想。

  卓著的文学声名,显赫的家世背景,都是他得以打造青春版《牡丹亭》的巨大助力,但是假如没有他对振兴昆曲艺术“之死矢靡它”的决心和坚毅努力,也不可能有如今斐然的成绩。寻求合作伙伴、募捐酬资、选择并培训演员,以及在两岸的宣传和演出,这是个十分繁重而具体的系列工程,每走一步,都浸注了他的滴滴心血。

  北大百年大讲堂座无虚席。绝世佳人杜丽娘和翩翩公子柳梦梅,两位演员的形貌完全契合了观众对这一对传奇男女的美好想象。在鸦雀无声的观众席中,大多数是年轻人,也有行动不便的著名老教授。

  剧场休息的时候,我突然听到了白先勇的声音,他在向观众说明演“春草”的演员患了感冒,所以接下来有一场戏无法上演。原来,白先勇就在现场。据说,场场如此,他已经和青春版《牡丹亭》融为一体,把它当作了自己的家。

  北大的观众始终保持了一流的修养,礼貌而热情。表演结束,谢幕活动层层进行,最后出场的是真正的明星白先勇。大讲堂响起持久风暴般的掌声,左右手携着他的金童玉女,向观众一再致谢。他说自己读书的台湾大学与北京大学渊源深厚,所以到了北大有种回家的感觉。当他说到如此受欢迎,明年再到北大演出时,观众的情绪达到高潮。

  白先勇将带着青春版《牡丹亭》、带着杜丽娘和柳梦梅400年的爱情青春梦,到世界巡演,把它打造成传世的顶级艺术精品。他和他的文学著作及艺术作品,此起彼伏,永远不老。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6月02日 第七版)
永远的白先勇(组图)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