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胡震雷:自学成材的建堤专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2日04:45 东南早报

  早报记者林泽贵实习记者丰晓飞文/图(翻拍)

  他只是一个中专生,初中毕业后在师范中专学校读过一年速成班。

  但他不是一个普通的中专生,而是一位在工程技术上取得一定成就的工程师,先后参加指挥过厦门海堤、杏林海堤、马銮湾海堤等省内多条海堤的建设。

  他叫胡震雷,厦门本土一位自学成材的海堤建设专家。

  16周岁参加海堤建设

  今年71周岁的胡震雷讲着一口流利的厦门话,祖籍地却是在江苏。

  13岁那年,胡震雷随着父亲来到了厦门,并在厦门一中就读初中。当时厦门很多学校师资力量极度缺乏,因此15岁参加中考时,胡震雷就响应政府的号召,报考了厦门师范学校。

  那时,为了能够尽快补上各个学校缺口的师资,师范学校在原来普师班(毕业后当小学教师)和幼师班的基础上,又设置了正常学习班(学时三年)和速成班(学时一年,但要学完三年的课程)两种。胡震雷读的是速成普师班,一年后就中专毕业了。那时他才16周岁。

  正当他满怀激情准备去当一名小学教师时,我国第一条跨海长堤正在筹建中,急需大量人才,因此海堤建设指挥部和教育部门又到师范学校去动员学生投身参加移山填海、建设厦门海堤的伟业壮举。

  当时,他们脑海中没有一点海堤建设的概念,一群热血青年便天真地想象在那宏大的工程中,一定会有不少工程机械,就像他们经常在苏联电影中看到的那样,有起重机、推土机、开山机……。

  然而,到海堤工地一看,“什么机械都没有,眼前只是波涛滚翻的高(崎)集(美)海峡,海边只见一片空旷的烂泥滩”,让他们大失所望。

  经过在施工人员学习班十几天紧张的学习,胡震雷他们初步掌握了最粗浅的施工管理知识,包括如何使用测量仪器,怎样验收土石方,如何识别施工图纸、检查工程质量等等。

  学习班的学习,同时也让胡震雷认识了海堤建设对当时巩固国防、发展厦门经济的重大意义,“海堤工程不仅是厦门有史以来最大的工程,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基建工程,是毛主席亲自批准的”。

  工程虽伟大,办法却是最原始的。那时的胡震雷就已明白,要建成举世罕见的跨海长堤,“就要有不怕苦、不怕死的坚强意志”。

  “嘴边无毛”巧治老船工

  学习班结束后,胡震雷各项测试成绩都不错,结果被分到了施工指挥所抛石指挥对任中队长。

  由于年纪小,胡震雷被原来抛石指挥组里的几位老施工员戏称为“嘴边无毛”的中队长。除了老施工员外,抛石指挥队的其余成员都是跟胡震雷同时分配来的16位同学,他们大部分也都分别担任政治指导员、海上抛石指挥员和施工管理员等职务。

  作为中队长,胡震雷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指挥抛石。从各个开采石料的工区用船运到施工现场的各种规格的石料,由抛石指挥员指挥船工抛卸在堤线上的不同地段。

  “可别小瞧这个中队长,责任还是蛮大的”,胡震雷说话的语调顿时加重:“整个海堤75万多立方米的石头要抛卸在哪里,全由我们决定,万一出错了可不是小事。”

  在海上指挥抛石施工,除了必须掌握抛石的基本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巧,如要懂得看海堤施工图,准确判断什么地段需要石头以及需要何种石头等外,首先要适应海上的工作条件,在船上要站得稳又不会晕船,尤其是在有风浪的时候。胡震雷偏会晕船,“小浪小晕,大浪大晕加大吐,每天下班回到宿舍就像‘死人’一样躺在床上”。幸好,经过几个月的艰苦锻炼,他终于克服了这个难关。

  由于这个中队长“嘴边无毛”,许多老船工起初不大听从胡震雷的指挥。对此,年纪不大的胡震雷也不是没有对策。他根据服从指挥的程度、责任心以及抛石质量,将抛石船工分成甲、乙、丙三个等级,甲等给予表扬,丙等的则给予处分。“当时人比较注重荣誉”,因此这招还真灵,从那以后,大伙儿都不敢小觑这个“嘴边无边的中队长”。

  第二次建堤直任队长

  抛石指挥队当中队长的这段经历,给了胡震雷一次海堤建设的实战经验。在每个涨潮时段(约4个小时),他们都能把从各个工区驶来的数百条船上各种不同规格的石料,一一按规定的范围抛填。

  为了保证抛填的质量和抛填地段的准确性,他们根据不同的质量要求,以及潮汐和流速的变化,先后总结和创造了不同的抛填方法,如快速抛卸法、单边抛石法、边测边抛法等。这些抛石方法为他以后参与的海港工程(围垦海堤等)建设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施工经验。

  后来,他想“既然都已经离开了教师岗位,不如就认定海堤建设这条路走下去”。于是,他开始有意思地自行去书店买来了一些相关的书籍,功夫不负苦心人,他最终自学了水力学、工程技术建设等与海堤建设有关的知识。”

  1955年9月,集美(杏林-集美)海堤建设开始施工,由于曾有过一次抛石经验,而且自学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胡震雷被直接选任抛石指挥队队长,“既管技术又管行政”。

  集美海堤建设中遇到的最大难关是堵口,那是一场与海潮激流比速度比力量拼智慧的搏斗。龙口100多米宽,最大流速在10米/秒以上,内外潮位差约6米,难度比厦门海堤合龙的要大得多。这时,堵口指挥非常关键,必须掌握好抛石的时机,重任自然而然地落在了队长胡震雷身上。

  龙口首度堵口完成的第二天突发11级大风,刚堵好的龙口又被潮水激流冲垮。当时没有任何起重设备能吊起每块重5吨以上的巨石来抛填缺口。后来经过大家的共同探讨、研究、实验,最终创造出了“行船竹笼快速抛石法”。具体做法是,把装满石头、重量超过5吨的竹笼堆放在船的甲板两侧,抛石笼时利用活动装置将其中一侧的石笼先行抛入龙口,船身瞬间失去平衡,成90度倾向另外一侧,使这一侧的石笼倾泻而下,全程只有5秒钟。这个方法,解决了海堤堵口大难题,也为以后更多龙口堵口工程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师范生转型“建堤专业户”

  集美海堤建成后,胡震雷积累了更为丰富的建堤经验,在海堤建设方面已经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了。此后,他又参加建设马銮湾海堤,还先后代表厦门支援漳州东山、福州平潭、宁德、同安、惠安等地15条海堤的建设。

  最让胡老难以忘怀的是1958支援平潭的那次经历。当时,平潭流水港正要建设一条防波堤,胡震雷被派前往支援一个月。

  胡震雷看出了平潭防波堤的设计图存在一些问题,平潭方面要他进行修改,他考虑到自己的业务尚未成熟,便建议请教原厦门海堤建设总工程师殷孝友。殷孝友肯定了胡震雷的分析,并签字表示可以修改。最后,平潭方面就按照胡震雷的建议对设计图进行了修改。

  1963年他代表厦门到宁德指导东湖塘华侨围垦工程的建设。那时,省侨委就在宁德搞了一个围垦工程,以造田几万亩。这个围垦工程从1958年就开始弄,但堵口屡屡失败。整个堤线长4000多米,其中一段长七八百米的堤线堵口就有400多米,因为浪大、两边潮差也大,给堵口造成很大的困难。省侨委点名要胡震雷前往支援。到了那里,胡震雷先观看了半个多月的潮涨情况后,便开始设计堵口方案,采用“平堵”和“立堵”两种方法,终于解决了海堤堵口难的问题。

  在胡震雷的建堤生涯中,曾有两次机会可以去进修深造,但都因有工程在身而放弃,他也因此成了典型的自学成材的建堤专家。他先后参与建设的海堤大大小小有15条,均在我省里面,树立了他在业界的权威,被人形象地称为“海堤专业户”。老胡认为,这是给他的最高奖赏。

  港大堤建成后,胡震雷便到东渡渔业基地建设渔港。如今他已经退休了,但仍被聘为厦门闽台避风港的工程顾问。老胡说厦门海堤建设成就他的事业,但其实他只是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并巧妙结合和利用群众的智慧,让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和充实。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