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当“知识产权”发难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2日06:48 大众日报

  刘国良

  《大众日报》近日报道了海尔在跨国商标诉讼中胜出的案例,这让笔者不由得想起,此前媒体披露的不少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的例子。有的企业在国外遭受竞争对手发难时,“赔了夫人又折兵”;有的企业商标和专利在一些国际市场上遇到了不少麻烦,最后通过诉讼又夺回了自己的权利,但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和学费;有些企业甚至因此产生了心理畏惧,将“知识产权”纠纷视为洪水猛兽。

  为何国外企业频频向我们“发难”,而我们的企业屡屡处于被动?竞争对手“知识产权”大棒一挥,大量的企业就硬生生、眼睁睁地被挡在当地市场之外,国际化战略无奈中只有“戛然而止”。

  同样的市场,同样的竞争对手,同样的问题,海尔为什么可以轻松胜诉?报道中,这样几个关键词值得回味:国际化战略前、国际化做法、知名度。从中细细品味,国内企业能领悟其真谛,在国际化发展中就大可不必畏之如虎,而可从容应对了。

  首先,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意识到跨国公司对市场的垄断,是通过品牌输出、技术垄断等手段实现后,作为中国的企业,要想在国际强势企业竞争中后来居上,打破市场和技术垄断,就必须根据市场以及用户的需求,超前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自主知识产权战略,从制造产品,到输出技术,再到制定标准,步步为营,占据知识产权的制高点。一旦成为世界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就进入知识产权竞争的自由王国,从而可在世界范围内分享更大的“蛋糕”。

  其次,要想保护得好,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做事,防患于未然。入世以后,国际国内市场融为一体,无论是进入国内市场前,还是启动国际市场前都要“市场未入,商标先行,专利申请先行”,即提前做好商标注册等一系列有关知识产权的工作。全球化经营战略要求全球化知识产权战略,海尔就是随着全球化战略市场的实施,全球化的知识产权战略也同步得到了实施、推进。

  再次,要建立全球化的知识产权监控体系。通过借力,海尔能做到在全球范围内一旦有侵犯海尔商标、专利的情况发生,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并作出反应,这是企业应该努力的方向。有的企业被侵权了,还不知道,等到发现,已经错过了国外的诉讼时间,最后不得不拱手相让,这不能不引起警惕。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