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传媒蓝皮书作者专访:未来走向更规范产业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2日08:5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2日电据人民日报报道,近日“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发布的我国第一本传媒蓝皮书———《2004—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称,2004年中国传媒产业整体市场规模达3270亿元人民币。记者专访了传媒蓝皮书的主编、清华大学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崔保国教授。

  记者:3000多亿元的传媒市场规模是基于什么判断做出的?

  崔保国:此前,很多人对中国传媒产业的认识是“1000亿元,成为第四支柱产业”。这里所说的“1000亿元”,是对中国广告经营额的统计数据。用“广告经营额”来观察、分析中国传媒产业,优点是数据较直观,但也存在以偏概全、重复统计等问题。传媒蓝皮书中公布的3000多亿元的市场规模,则是我们对中国传媒产业的一个整体描述:目前中国传媒产业核心层应该包括报纸广告、电视广告、期刊广告、广播广告、广告公司、有线电视收费、图书出版、报纸发行、期刊发行、电影票房、音像制品、手机短信、上网费、游戏等14类,上述产值规模已超过3000亿元,2004年达3270亿元。

  记者:这么一个庞大的市场对于业界意味着什么?

  崔保国:首先,这个数字是中国传媒进步的一个标志,说明我国发展传媒产业的整体思路是正确的,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也说明我国传媒产业这几年表现出了强劲的活力和良好的成长性;其次,这意味着我国传媒产业已逐渐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第三,意味着传媒产业未来会成为继房地产、石油石化等产业之后的又一投资热点。

  存在问题:三个方面有待提高

  记者: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国家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传媒产业在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崔保国: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是改制问题。一个产业的崛起要有一个庞大的企业群托起,没有企业就谈不上产业,而我国传媒机构长期以来都是事业单位属性,只有经过改制才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和产业。另外,我国媒体长期以来存在体制陈旧、机制僵化的问题,较一些国有企业有过之而无不及,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第二是媒体增强公信力的问题。随着传媒业市场化、产业化程度的逐步加快,虚假新闻、虚假广告等问题屡屡出现,直接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

  第三是公司化治理结构问题。尽管中国传媒业在向产业方向迈进,但整体水平较低,运营管理还处于粗放阶段,还需要进行公司化治理结构的改造,这也是关系中国传媒产业将来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未来中国传媒面临哪些挑战?

  崔保国:主要是三方面:

  首先是市场挑战。我国传媒机构目前正处于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单位转型期,今后传媒企业面临的将是更彻底的市场环境,市场的竞争与压力将是传媒企业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其次是国际挑战。中国加入WTO已满三年,三年来我们共同经历并见证了外资对中国传媒产业的影响与渗透。这里所讲的“国际挑战”,不仅仅是产业层面的,更多地包含了在国际传播中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更正。

  最后是舆论挑战。这里所讲的“舆论挑战”,是指政府如何更好地运用传媒去引导舆论、解决问题、纠正偏见。传媒是社会发展中一股独特的力量,担负着“社会守望者”的角色。

  未来走势:向更规范的产业化迈进

  记者:请您预测一下未来中国传媒市场的走势。

  崔保国:短期而言,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主题和特征是:2005年改制;2006年扩张竞争;2007年国际化;2008年奥运机遇助推的跨越式发展。具体而言,奥运会将成为我国传媒的一个推动力。

  长期而言,我国传媒产业发展将呈现如下特征:一是产业发展层面,将向更规范、彻底的产业方向迈进;二是政府管理层面,我国政府对传媒产业的管理将更加开放;三是传媒产业对社会的贡献层面,我国传媒产业在为国民经济做出贡献的同时,还将为政府信息下达、民情民意上传提供有效的通道,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沟通平台,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舆论支持。(饶文靖)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