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们都愿意外出打工(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2日11:22 兰州新闻网
我们都愿意外出打工(组图)
“我在《兰州日报》上看到儿子啦!”

我们都愿意外出打工(组图)
乔玉录正在给远方的儿子打电话。

我们都愿意外出打工(组图)
  安如林外出打工不但学到了一技之长,而且还“领”回一个漂亮的媳妇。

  “不是不想回去,而是通过一年多的工作,我已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春节又把2000多元的工资全给了家里,如果回去种地的话,那我受不了。”记者在天津采访时,甘肃庆阳环县木钵乡北家丈村18岁的殷丽霞想起初中辍学在家的日子时,言语中透露出不想回家的念头。和小殷一样,近两年来通过政府组织向外省输出的农民工们都有一个同样的感受,那就是不再有“三怕”:一怕出远门找不到工作,二怕大老远的不适应外地的生活习惯,三怕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拿不到工钱。“和自发出去的不一样,我们输出去的农民是有目的地、有工作单位的,有些家庭确有困难的孩子,政府还给报销首次外出务工的车费。”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李继彬的话向记者证实了有组织劳务输出使外出务工的农民像吃了定心丸一样踏实。

  阅读提示

  农民外出打工最直接的利益是“为家庭节省了口粮、给自己挣回了工钱”———全家因此脱了贫;最根本的利益是“在外面开阔了眼界、用知识激活了观念”———增强了市场“生存”能力。

  自本报推出“‘陇军’出山系列报道”以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农村的闲人比以前少了许多,以往田地里三五成群干活的青壮男子已被中青年妇女所替代,和记者接触过的不管是“出山”一族还是“留守”一族,在言语中对近年来政府有组织的整体劳务输出都表示认同。

  “留守族”羡慕到外省去打工

  今年36岁的榆中银山农民滕鸿成目前身份是“半工半农”,之所以这样称谓是因为他半年在外“挖光阴”,半年在家务农。其实,对于兰州市的3个农业县来说,目前像滕鸿成这种“身份”的农民占绝大多数。滕鸿成是一位在乡村里很有名气的画师,他每年农闲时接到活便外出挣点钱,俗称“挖光阴”。“我们村有两个小伙在北京国税局食堂拉面,“光阴”挺不错,每年回来时都很风光。其实只要有一技之长,出去后再找上个可心的工作,一年下来也能落个万把块钱。”言谈间,滕鸿成对出远门有工可打流露出些许羡慕之意。说起当地年青人在农闲时的动向,小滕对记者说,银山乡是典型的二阴山区,沟大地少缺文化,青壮劳力大部分都在当地和石头打交道,好一点的搞个运输什么的,农忙时还能给家里帮点忙。“出去到外省打工好是好,但哪有单位要呀?”羊下村近60岁的丁维兰这样问记者,她说自己的5个儿子中,老大老二都有工作,老三在家,偶尔出去一半个月,其余两个都在兰州打工,工资又不高,甚至自己都“混”不下去,如果政府组织有外省的好工作那再好不过了。

  “老伴快来看,儿子上报了”

  5月30日,永登县县庆镇团结村的王桂莲大妈对记者说,她家孩子是去年4月份去上海打工的。儿子高中毕业后,因没有工作,一直在家里呆着,看着那么大的小伙子成天在家睡觉看电视,做父母的心里也很着急。当听说当地劳务办要招人到上海打工时,大人和孩子都很高兴,早早到有关部门报了名。王大妈对记者说,每年县上都组织人员到外地打工,外出打工的好处他们是有目共睹的。再说,政府组织外出打工,她们从心里感到放心。

  当王大妈拿着记者带去的《兰州日报》看时,无意中竟然看到报纸上登的照片中有她的儿子,王大妈惊喜之余急忙招呼自己的老伴:“快来看,这里有我们的儿子,儿子上报纸了!”。原来,王大妈的儿子在上海当消安员,不久前记者在上海采访时给几个消安员拍了张合影,登了报,很巧照片中就有王大妈的儿子。

  “我们都愿意把孩子送出去”

  王大妈对记者说,家里地不多,老伴又下岗了,以前家里的主要收入就是她在工地上做饭挣得500元钱。现在好了,儿子有工作了,而且在上海干得挺好。儿子前一段时间来电话说,他有探亲假,可能在6月份回来。王大妈笑着说:“我那个儿子这么大了,他还让我去接他,你说可笑不可笑。不过,他要是在过年的时候回来就好了,这样,不但可以多吃点好吃的,而且还可多呆几天。”思儿之情,溢于言表。

  还有一位名叫房永庆的大娘对记者说,她儿子名叫王继伟,也是由当地劳务办联系到上海工作的。“这次劳务办的同志可给我们帮大忙了。”她对记者说,她儿子以前在网吧打工,成天呆在乌烟瘴气的环境里。当听说上海那边要招工时,儿子就表示愿意到外面去看看。

  采访中,这两位大妈都表示,虽然只有一个儿子,但她们愿意让儿子到外面去,一来长长见识,二来可以学点本事,以后如果能在外面有所作为的话,那就更好了。只是希望他们在外不要抽烟、喝酒、乱花钱,要注意身体。

  “儿子出去能学到不少东西”

  家住永登县城关镇劳动巷的张秀清对记者说,她儿子名叫刘斌,今年21岁,现在上海浦东区经济开发区打工,平均两个月就往家里寄1000元钱。她们家里只有一亩二分地,除去水、电及化肥方面的费用,一年下来也就收入500来元钱。家里还有两个女儿在上学,每年下来,费用不少。为了缓解家里的困难,刘斌的爸爸也在外面挣钱。家里现在正在盖房子,儿子寄回来的钱可帮了大忙了。

  张秀清对记者说,以前儿子在镇上的一个餐馆里干活,每月就是100元钱的工资,老板也不好好给。后来,听说劳务办招人,她看儿子也想去,便给刘斌报了名。她对记者说,对儿子外出寻找工作,她从心里感到高兴,毕竟外面有许多机会,能让儿子学到不少东西。刘斌现在还小,他以后发展的机会还很多。

  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从儿子外出打工后,家里彩电、音响、沙发、摩托车都有啦,我们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30日下午,永登县武胜驿镇火家台村3社的乔玉录这样对记者说。

  乔玉录说,他们这里自然环境恶劣,还经常下冰雹,好像老天爷不让他们过好日子似的。家里的地虽然不少,但因靠天吃饭,一年下来也没有什么收成。可是说来也巧,自从儿子外出打工后,家里的境况就好了起来。一是他去年改种了大白菜,一年下来,收入了6000多元钱;二是儿子去年6月经当地劳务部门介绍在外打工后,6个月下来,就给家里寄回5000块钱。儿子外出打工,能给家里寄这么多钱,他连想都没有想到。

  乔玉录对记者说,刚开始他还不愿让儿子外出,毕竟他儿子只有19岁,而且只有这么一个儿子。现在他想通了,让儿子到大城市里,可以见见世面、长长知识,最主要的是让儿子学点东西。如果儿子在外面干得好,就让他一直干着。“我儿子现在上海的一个家具厂工作,他来电话说,他一个月下来最少能挣1500元。不仅买上了手机,自己也存了不少钱呢。现在,他一个人比我们全家都挣得多。如果以后再能给我们带回一个南方的姑娘当媳妇,那就更好了。”乔玉录笑着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该村5社的王有礼家也因22岁的女儿到上海打工后,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女儿是去年到上海打工的,现已向家里寄了1万元,他们原先的三间土房子,如今已“变”成了5间砖瓦房。不仅如此,家里还购置了音响、大彩电及摩托车等用品,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外出打工娶回漂亮媳妇

  胡秀丽是榆中马坡乡羊上村安如林的妻子。如今孩子都13岁了,说起当时小俩口的事儿,两人已没有了羞涩感。胡秀丽是通渭鸡川乡太村人,当年她来兰州打工时,安如林也在兰州一家饭店拉面。两人在工作岗位上没谈多长时间便走到了一起。5月30日,记者在羊下村的“如意面馆”里见到了小俩口。这个面馆是他俩结婚后开的,如今已12年有余,每年5000元的收入在当地已非常不错了。

  说起现在农村小伙的婚姻,据榆中县公安局马坡派出所不完全统计显示,近3年来,马坡乡因结婚新迁入的人数中,最少有150多人是小伙子在外地打工“领”来的。“从文化交流、人口生育、思想观念等方面讲,这种婚姻搭配对传统的区域婚配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冲击力。对今后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埋下了伏笔。”从事客运运输多年的安文库非常赞成农村的小伙子从外地挣钱的同时,把目光“瞄”上外地的姑娘,姑娘们也要有“走”出去的思想准备。

  外出打工成了一种风气

  据永登县劳动力服务中心的李主任介绍,永登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劳务输出工作。尤其是2004年,县委县政府把劳务输转工作当作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一项重大产业来抓。自1986以来,该县累计输出劳务人员达166万人次,年经济收入由1986年的4485.2万元增至2004年的1.5亿元,该县每年劳务输出任务完成量占到兰州市劳务输转量的三分之一,输出的劳务人员遍布大江南北,现已在兰州、青海、北京、上海以及江浙等地建立了100多个劳务基地。从工资来看,这些外出的人员每月的工资至少在800元以上。这些外出打工的人不仅使自家摆脱了困境,成了先富起来的村民,而且还影响带动了其他村民走出家门打工,从而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如今,在永登县,外出打工致富,已深入人心,成了当地的一种风气。

  作者:记者杨贵智 吕晟君 蔡丹平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