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学会科学巧施肥测土配方施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2日11:57 云南日报

  先天受损后天补,我省大春旱情严重,当前科学施肥是关键。应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强水肥管理,确保大春抗旱夺丰收。

  测土配方施肥是一种科学的作物施肥管理技术,简单说,是在对土壤化验分析,掌握土壤供肥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种植作物需肥特点和肥料释放规律,确定施肥的种类、配比和用量,按方配肥,科学施用。配方施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提高产量。在测土配方的基础上合理施肥,促进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可增加作物产量5%~20%或更高。2、减少浪费、节约成本、保护环境。3、改善农作物品质。有人认为“瓜不甜、果不香、菜无味”都是施用化肥的结果,这是一种误解,其实不是施不施化肥的问题,而是滥用化肥的缘故。4、培肥土壤,改善土壤肥力。测土配方施肥,能使农民明白土壤中到底缺少什么养分,根据需要配方施肥,才能使土壤缺失的养分及时获得补充,维持土壤养分平衡,改善土壤理化性状。5、优化农作物布局,发展区域性优势农产品。在对土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土壤以及气候等因素合理布局适合的农作物种植区域,进行科学施肥管理,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有效途径。如何识别复混肥的优劣

  看先看肥料是否双层包装,三证(生产许可证、肥料登记证、产品合格证)是否齐全有效;再看外包装袋上是否标明商标、标准代号、养分总含量、净重、生产企业的名称和地址,包装袋缝口是否整齐,印刷字迹是否清晰。伪劣品的包装上包装标志的项目不全,或印刷字迹不清晰,或缝口不整齐;最后看内包装袋内肥料颗粒和颜色是否一致,应没有结块现象,粉末较少。

  摸国家标准规定低浓度复混肥料的水分含量应小于5%,如果水分含量超过这个指标,抓在手中的感觉就会粘手,甚至可以捏成团状,从而失去复混肥料养分缓慢释放的特性。用手抓半把复混肥搓揉,手上留有一层灰白色粉末并有粘着感的为质量优良;若摸其颗粒,可见细小白色晶体的也表明为优质。劣质复混肥捏碎后多为灰黑色粉末,无粘着感,颗粒内无白色晶体。

  溶优质复混肥水溶性较好,绝大部分能溶解,即使有少量沉淀也较细小。一般以碳酸铵为氮源的复混肥比以尿素为氮源的溶解快,柱状挤压造粒的比球状的溶解得快。而劣质复混肥难溶于水,残渣多且粗糙。肥料包装标识的识别法

  1、肥料名称和商标。应标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已规定的肥料名称,如××牌复混肥料(复合肥料)、有机肥料,如有商品名,可在产品名称下以小1号字体标注。产品名称不允许添加带有不实、夸大性质的词语,如“高效××肥”、“××肥王”、“全元素××肥料”等。正规肥料生产厂家都有自己特有的商标。

  2、总养分含量及单养分标明值。这是不法厂家经常做手脚的部分,特别要引起农民朋友的重视。复混肥料应标明N、P2O5、K2O总养分的百分含量,总养分标明值应不低于配合式中单养分标明值之和,其他元素不得计入总养分。以配合式分别标明总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百分含量,如25%的氮磷钾复混肥料10-10-5;二元肥料应在不含单养分的位置标以“0”,如氮钾复混肥料15-0-10。即使加入中量元素或微量元素,也不得在包装标识上标注。另外,若产品含氯(Cl-),必须注明含氯(Cl-)字样。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要标明有机质含量,根据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现有标准,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中有机质含量要分别大于30%和20%。

  3、生产许可证号、肥料登记证号和产品的执行标准编号。国家对复混肥料和磷肥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因此复混肥料的包装标识上要标明生产许可证的编号;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市场流通的复混肥料、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等进行登记管理,包装标识上同样要标注肥料登记证号,例如以“云农肥(2005)临字108号”或“云农肥(2004)准字008号”的形式标注。

  4、生产或经销单位名称和地址。该单位名称和地址应是经依法登记注册并能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生产者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

  农民朋友购肥时一定要看清楚以上的内容,根据作物需要和氮磷钾含量或有机质含量决定是否购买或判断肥料价格是否合理,一袋肥料便宜不一定就合算,一定要看清肥料中总养分的含量才能确定买哪种肥料。购肥时只看价格、不看含量,哪个价低就买哪个是不科学的。对其他夸张或误导的宣传内容要提高警惕。

  (云南日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