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城市如树木年轮般生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2日15:45 青年时讯

  “忽视城市生存品质,忽视城市文化内涵和历史魅力,城市文化内涵和历史魅力像建筑垃圾一样被清理出城市,只见建筑,不见城市。”在5月27日举行的武汉大学“五月城市设计论坛”上,国际著名建筑师、武汉大学城市建设学院院长张在元对我国目前城建问题提出了尖锐批评(5月29日《中国青年报》)。

  张在元的话,让我想起了一位德国历史学家对我国城市的建议:“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会有;而你们现在有的,我们永远不会有。”这句朴实的话语,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城市不能没有历史,历史不可再生!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每个时代都在城市的发展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和烙印。一系列延续至今的历史,形成了一个文化脉络,记载着城市的兴衰,保护好城市的文脉,就是保护了城市历史文化的连续性,保存了城市的记忆和遗产,保存了自己民族的渊源和血脉以及深厚的文化传统,更是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保护做了贡献。

  历史是城市之根,文化是城市之魂。一座城市不在于奢华,而在于它的历史文化底蕴;不在于铺张、气派,而在于它与历史和谐一体。人类理想的家园,不仅要有现代文明,还应当有历史,有文化,有个性。然而,国内一些地方却存在着一种所谓“不破不立”的城建观。对城市化建设排山倒海地推进现象,有人称之为一场“城市化运动”,也有人称之为一场“城市化大跃进”,还有人称之为一场“城市化大革命”。运动也好,跃进也好,革命也好,反正我们的城市在一天天地长高,一天天地变大,一天天地改变模样。在“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过程中,一些承载着历史沧桑和延续着商埠文化的老街老房被推倒了,一些很有历史文化韵味的老建筑被铲平了……没有抽水马桶、没有供暖设备、老少三代挤一间窝棚,当然不是我们向往的城市生活,但失去古建筑、古街道、老街井坊的城市,就是我们的理想家园?

  城市建设,顾名思义,是建,是行走在新旧之间。建新,肯定脱不开与旧城的关系,我们能不能在新旧间寻求一种和谐?欧洲当为“新旧和谐”的典范。那里,既有现代化城市的繁华,更有厚重的历史沉淀。不管是意大利的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还是德国的慕尼黑、科伦,抑或是法国的巴黎、瑞士的苏黎士、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人们不用去博物馆,从城市的建筑、街道和广场上,就能清晰地看到这座城市从古至今的历史和文化脉络。而且,这种历史、文化的脉络和痕迹,不是几个点,也不是几小片,而是整座城市。欧洲的不少城市整个地被列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而历史悠久的中国,却没有一座城市享此殊荣。

  资金和技术可以使城市迅速变得高大,却无法使城市变得悠久,没有保留历史痕迹的单调的繁华都市形态,给人的感觉是“失忆”。城市的生长过程,应如树木的年轮,能记录下城市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特征。我们的城市决策者,我们的城市经营人员,我们的地产开发者,我们的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者,都应牢记这一点,不能以牺牲环境、割断历史为代价建设城市,不能让我们的城市失去了文脉。青山/文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