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长盛的“秘诀”(记者手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3日01:55 人民网-华东新闻

  清晨7点左右,伴着上班的滚滚人潮和自行车流,位于黄浦江畔高雄路2号的江南造船厂,又开始了普通而不平凡的一天。

  140年来,浦江畔的每一轮朝阳激励江南人自强不息、勇于创新,而每一轮夕阳又见证了江南人励精图治、创造辉煌。

  江南厂创造了中国工业史上近百个“第一”,堪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之缩影。其14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创新史。以江南造船厂为代表的中国近代工业源于19世纪中叶的“洋务运动”,那时的近代工业企业,大多全盘移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设备、管理模式,有的甚至直接聘用洋人管理工厂。但这些企业大多犹如昙花一现,像江南厂那样延续至今并且不断发展壮大的更是凤毛麟角。记者从一开始就在探寻,“江南”长盛不衰的秘诀到底是什么?用江南造船集团原董事长陈金海的话讲很简单,就4个字:“江南精神”。

  纵观江南厂140年光辉历史,其区别于其他早期民族企业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就是在引进、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十分注重消化、吸收和提高,注重自主创新。

  江南厂创建之初的中国,不仅缺乏坚船利炮,更缺少最基本的配套工业体系,以及具有科学技术知识的专业人才。于是,当时的有识之士提出“盖翻译之事,系制造之根本”,遂“添建翻译馆”,“选聪颖子弟随同学习”。从此,中国现代科技迎来了第一道曙光。翻译馆以相当全面的眼光审视了当时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比较全面地介绍进中国,为江南厂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创新提供了新动力。正是因为具备了这种创新源泉,江南厂才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台车床、第一门钢炮、第一磅无烟火药,炼出了中国第一炉钢,成为当时中国乃至东亚最先进的机器工厂。

  新中国成立以后,江南厂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攻克难关,在军、民品建造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制造出我国第一艘潜艇、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艘万吨轮和“远望”系列航天测量船,为我国船舶工业和国防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江南厂遵循小平同志关于“中国的船舶要打进国际市场”的教导,积极探索与国际先进船厂之间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凭借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走“引进、创新、提高”之路,带领中国造船企业迅速占领国际船舶市场,为我国船舶工业的做大做强作出了贡献。

  江南人“自强不息,打造一流”的精神,铸就了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壮大的历史功绩,这无疑为我们在新世纪振兴和发展民族工业提供了启示。

  《华东新闻》 (2005年06月03日 第一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