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就是我的家”(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3日04:59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就是我的家”(组图)
图为爱泼斯坦在长城留影。

  爱泼斯坦老人在走完他波澜壮阔的90年生涯后,于5月26日在京病逝。噩耗传来,我内心哀痛不已。中国共产党失去了一位优秀党员,新闻界失去了一位硕果累累、令人敬仰的老前辈,人民日报海外版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

  毛泽东的画像将他的思绪带回到几十年前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

  早在1989年3月,我就有幸采访了这位有着传奇经历的老人。那是在全国政协七届二次会议新闻出版界的一次讨论会上,身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建设》名誉总编辑的爱泼斯坦,针对当时理论界的不良风气一针见血地指出:理论工作者对理论研究应持严肃的态度,实事求是。现在有些“新潮”理论来得快、去得也快,不妨称之为“快餐理论”。用它指导行动,只能造成决策失误。爱泼斯坦和其他几位政协委员的真知灼见,经记者整理后以《“智囊”要慎选决策讲科学》为题,分别刊登在3月27日的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受到“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

  199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前夕,人民日报海外版开辟了庆祝建党70周年人物专访栏目。当时,爱泼斯坦正在撰写《宋庆龄》长篇传记。这是宋庆龄在晚年多次表示过的愿望,在她身后由爱泼斯坦为她写一部传记,这也是爱泼斯坦的夙愿。为了早日实现这一夙愿,他尽量减少社会活动,集中精力写作。但为了支持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工作,6月13日,在结束了第十九章的写作之后,欣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当时爱老住在友谊宾馆的一套公寓里,客厅墙上高悬的一幅毛泽东主席的画像格外引人注目,画像是石印的,镜框陈旧,纸已变黄,但毛主席用炭笔题写的“毛泽东”3个遒劲的大字却十分清晰。虽然时隔近半个世纪,画像保存得很好,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幅画像曾随爱老带到美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麦卡锡主义”反共猖獗时期,仍完好无损。

  这幅画像将爱老的思绪带回到几十年前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

  爱老深情地回忆说:“我在10岁左右时因受家庭的影响,对二十年代的中国大革命就有好感,以后又知道有中国共产党,也知道了长征。”

  “我曾在南京结识了八路军代表叶剑英、博古(秦邦宪),在武汉结识了周恩来等同志。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但他们却朝气蓬勃。虽经历长时期的内战,受了那么多的磨难,他们对自己从事的革命仍充满信心……”

  爱老侃侃而谈,作为认识中国革命半个多世纪的老人,他对那段历史如数家珍,对中国共产党和党的领导人饱含深情。爱老接着又讲到1938年结识了宋庆龄,从此在她的领导下从事支援抗战和人民革命事业的经历,随后又谈到1944年他随中外记者团访问延安和晋绥抗日根据地的情景。

  “成为了坚定不移地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中国革命的那一伙外国人之中的一员”

  书房里有一幅长长的照片:“延安人民召开大会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辟了第二战场———西欧对希特勒的大反攻”,万头攒动,蔚为壮观。爱泼斯坦站在日共领导野坂参三和马海德的中间,同边区人民一起享受胜利的喜悦。

  爱老又从书房的抽屉取出几本黑色胶皮面的采访本,纸都发黄变旧了,上面密密麻麻清秀纤细的英文小字清晰可见。当年,年仅29岁的爱泼斯坦在延安曾访问过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贺龙、邓发、徐特立、陈毅、聂荣臻、王震、谭政、罗贵波、林枫等人。

  照片和采访本使他的思绪又回到当年。“记者团中不管同情或不同情中国共产党的,都看出延安和重庆气氛不一样,知道中国的未来在这个地方。我从延安看到了中国,深信一个新中国就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诞生。这个想法我去延安之前就有了,延安之行,使我更坚信这点。”

  爱老自从结识了中国共产党后,就“成为了坚定不移地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中国革命的那一伙外国人之中的一员”。1951年,当他接受宋庆龄的邀请和夫人邱茉莉重返中国时,他的感受是:“那时候,可以说是回家了。”从那以后,爱老从未离开这个“家”,1957年,他加入了中国籍,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来,和中国人民、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同甘苦、共命运。

  寄语青年要“看到国家的前途,看到自己应挑的担子”

  经历过新旧两个中国的爱泼斯坦经常进行3个对比:过去的中国和现在的中国;我们已做的事和未做的事;我们已取得的成就和应该取得的成就。他说:“这样一比较,对我们国家就有了清醒的认识,对我们的前途也就能满怀信心。”

  在新中国成立40周年前夕,爱老曾建议:具有历史意义的真理应该多加宣传。这个真理就是: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没有社会主义,中国的问题不可能得到解决,中国也不可能富强。

  爱老寄语青年:“我希望年轻人看到国家的前途,看到自己应挑的担子。中国有今天,来之不易啊!”这番话出自一个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几十年的国际主义战士之口,尤为发人深思。

  采访结束时,在记者的笔记本上,爱老以英文题词勉励(见下图):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6月03日 第四版)
“中国就是我的家”(组图)
  我衷心希望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你的工作能架起与海外读者沟通的坚实桥梁。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