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媒体禁噪”把宁静还给考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3日05:32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高考调查,意外发现“考生之愿”明日开始,早报启动“媒体禁噪”

  5月中旬以来,本报推出“高考备考咨询服务”大型问卷调查活动,根据问卷统计,我们从服务考生和家长的角度出发,启动了禁噪、心理减压等一系列行动。然而在问卷继续进行的过程中,一个强烈的声音传来:在临近高考的这几天,也让媒体禁禁噪,不要过多登载与高考有关的新闻,还高考一个心平气和的环境。为此,早报从明(4)日开始,直至高考结束,启动“媒体禁噪”行动。

  问卷调查希望媒体稍息

  本报“高考备考咨询服务”问卷发出800份,收回720余份(有效问卷),在意见和建议栏里,60%的家长表达了在高考前夕及高考期间“媒体稍息”的心愿,其中一份问卷上,一个个黑体大字让人触目惊心:“媒体对考生和家长最大的支持,就是在高考前夕及高考期间稍作休息、远离高考,以免给高考家庭增加压力!”

  看到这样的建议确实让人有些意外。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未在问卷上表达此种愿望的考生和家长,在记者口头调查中得知,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写字麻烦”或者“给早报面子”。

  随后,本报记者再次深入120余户高考家庭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临考及考试这一个星期,72.7%的家长希望媒体不要过多登载与高考有关的报道(重大信息除外)。

  早报接招尊重家长意见

  一名张姓家长的意见非常具有代表性,他说:“孩子本来就紧张,在学校想的是高考做的是与高考有关的事;回到家,报纸上、电视上还是高考,想轻松一下都难!”他非常理解地说,媒体关注高考也是从服务考生的角度出发,但“好心有时候也会办坏事”,过多地渲染反而添乱。

  为此,本报承诺,明日起至6月8日,不再进行与高考有关的任何报道,不为高考而报道高考,不向考生和家长施加压力,真正为他们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考试环境,让孩子们平静、自然地参加高考。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将对高考不闻不问,高考家庭如果有什么困难和急事,同样可以拨打本报热线86757777,早报记者随时待命,将一如既往地为您服务。

  早报记者何筝实习生邓韵

  早报高考禁噪行动·访谈

  过度炒作高考太不理智

  高考,成为一根让社会紧绷的神经。昨(2)日,著名作家冉云飞呼吁,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已成为社会病灶,媒体应首先从自己做起,多些理智,少些炒作。

  统一高考衍生社会病灶

  记者:你认为现行高考制度形成了哪些社会病灶?

  冉云飞:目前的高考制度毛病很多,成为社会病灶之一。而病灶的根源在于“全国”、“统一”。包括你们报在内,这几天呼吁各方面为高考让道,为高考服务。高考固然重要,但其他工作也重要,再伟大的人物,再伟大的事情,都不能干扰社会正常运转。上班提前?我凭啥子提前?我就是要那个时候走!

  媒体也病了,这两天全是高考新闻,社会在不在正常运转?高考完了,媒体又炒高考状元,全国上下一股脑儿炒,这是不正常的,是社会大病。中国历代状元都平庸,做不成成就!杨升庵是明代状元,只做了二流诗人;骆成襄是清代状元,走出成都哪个晓得他?贾平凹是不是状元?不是嘛!陈天桥、张朝阳是不是状元?也不是嘛!

  记者:统一高考形成了怎样的社会心理?

  冉云飞: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充满扭曲的社会心理。连竞争也是病态竞争,高校扩招那么凶,高考依旧难考,学生负担依旧沉重。国家缺得最凶的是职业教育,做得最差的也是职业教育。

  社会疯狂关注高考,表面上说“不要有压力,落选了明年再来”,假惺惺!

  媒体应该理智反思

  记者:对于高考你认为媒体需要作哪些反思?

  冉云飞:媒体过度炒高考不行,太不理智。有些媒体把炒高考当成自己的商业行为,或者和教育部门联合起来垄断高考信息,只认钱。这做得极其过分,丧失媒体最基本的公信力,是中国传媒的一大祸害!这样的媒体最没文化,最没公信力可言。早报记者兰俊

  早报声音

  我们闭嘴希望你心静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是一年高考到。

  按照惯例,我们也开始忙乎:请专家值守高考热线?启动工地“降噪”行动?倡议所有部门为高考让路?……如果可能,地球啊,你可不可以不要转动,你的转动会让学生们头晕,会让他们记错一个单词。

  因为媒体的“责任”,我们苦苦思索:临近高考,我们总该做点什么?

  就在我们为高考策划忙碌之时,一次问卷调查传递来的读者心声让我们“汗流浃背”:我们知道你的好心,我们明白你的善意,可是你不觉得你在“降噪”的时候正制造着心理“噪音”吗———学生们像至尊宝一样抓狂:“大家看到啦?这个家伙长篇大论婆婆妈妈叽叽歪歪,就好像整天有一只蚊子,嗡嗡嗡嗡……对不起,不是一只,是一堆蚊子,围着你,嗡…嗡…嗡…

  嗡…飞到你的耳朵里面。救命啊!”

  有鉴于此,早报决定着手真正的“心理降噪”———媒体禁声:从明日开始,直到高考结束,我们将停止“炒作高考”!给考生们一个平静的心理环境。这期间我们停止播报,力图最大地减轻家长、高考学生的心理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无声并非代表我们无心,我们禁声只是把本属于你们的安宁还给你们。

  因为,让高考静悄悄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罗巨浪)

  专家意见

  面对高考习以为常

  省社科院社会所副所长胡光伟:我非常赞同“媒体禁噪”这一说法。刚开始从服务的角度进行报道,那没得说,考生和家长都有这样的需求,可现在马上就要考试了,再“咬”到高考不放,就有些过了。

  成都树德中学校长助理毛道生:学校希望学生们平静、自然、平淡地参加高考,本来也应该如此。我个人认为“媒体禁噪”是件好事,这几天,媒体对高考的报道算是一种看得见的噪音,和听得见的噪音一样,会影响考生的心情,人为地增大压力。

  早报高考禁噪行动·家长

  报上尽是高考烦!

  家长张先生第一个站出来为本报的这一举动叫好,他的女儿在成都石室中学上高三,文科,成绩中等偏上,“她对自己要求非常高,媒体最近有关高考的报道对她情绪影响非常大。”张先生希望有更多的媒体都能加入到“稍息”的行列中来,让爱看报纸的女儿缓口气。

  张就职于一中外合资企业,女儿受他影响,每天必看报。“啊,报社开心理咨询热线了,可惜时间都错过了。”“哎呀,高考状元呢!”“这是考试纪律啊。”……早几天,女儿看到这些有关高考的报道,还能发出些声响,可最近张发现,女儿看报不发言了,她总是皱着眉头看两眼,然后厌恶地将报纸扔在一边,甚至有一次还将报纸揉成一团。问她怎么了,只得到一句回答:“尽是高考,烦!”

  “你们即使不来调查,我也准备打热线反映的。”张先生说,现在离高考不过几天时间,该报道的都已经报得差不多了,媒体实实在在安静下来,就能起到一定的降压作用。

  张明白,媒体的高考报道也是以服务考生为初衷,他表示感谢,但如果现在停下来,那是对考生和家长更大的支持。

  早报高考禁噪行动·链接

  拜托,别炒作高考了

  北京早在2001年,政协委员方廷钰在北京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的发言《拜托,媒体,别炒作高考了》说:“我是学生出身,自打上学起就考试不断,中考、高考全参加过,家长照样上班,心态平平常常,斗志却不懈怠。高考炒作降降温吧。”

  同年,教育部对高考炒作下了禁令:淡化高考宣传,特别是不要作各种考前的跟踪报道、考试的气氛渲染等。

  上海2002年开始,媒体进入“静悄悄”状况。《中国教育报》曾头版专门报道了这一现象:“上海高考不仅考场周边环境静悄悄,媒体的静悄悄显得尤为突出,成了上海高考的一大特色”。

  相关高考新闻链接A12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