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曾荫权政纲获各界选委认同 被赞踏实并符合港情(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3日09:20 中国新闻网
曾荫权政纲获各界选委认同被赞踏实并符合港情(组图)
曾荫权政纲获各界选委认同被赞踏实并符合港情(组图)
  中新网6月3日电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曾荫权昨日发表的施政纲领得到选委们的一致认同。选委称赞曾荫权的施政愿景符合爱国爱港的立场,踏实并符合港情,期望香港能够在曾荫权的带领下继续向前发展。

  工业界选委、全国政协常委杨孙西表示,支持曾荫权竞逐新的行政长官,认为他有条件和能力胜任。他说,曾荫权拥有三十八年的公务员行政经验,如果由曾荫权出任特首,肯定会对公务员的士气产生鼓舞作用。另外,曾荫权长期在公务员体系服务,亦建立了一个廉洁、奉公守法、忠于职守的形象,民意相当高,相信由他出任特首有助提高施政效率,贯彻行政主导的原则。

  杨孙西又指出,香港的经济虽然开始复苏,但面对经济的转型和高企的失业率,特区政府未来仍然要面对很多挑战,例如如何在原有基础上把香港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怎样加强与内地经济的全面合作等。杨孙西相信,以曾荫权近年在推动粤港合作的经验,将有助进一步促进两地经贸的更紧密合作。

  商界选委、广东社团总会主席余国春表示,相信曾荫权有能力胜任特首。他称赞曾荫权的施政纲领清晰全面,各项方针井然有序,特别是政纲中提出以民为本,全方位推动经济,并努力创造和谐社会等理念,相信定必得到市民的大力支持。

  余国春相信,依照纲领的规划,只要大家同心同德,定能携手共创香港更加美好的未来。

  商界选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霍震寰对曾荫权的施政纲领表示认同。他说,曾荫权的施政愿景符合中总爱国爱港的立场,而中总在选委会内商界第二组别的十二位选委已经全部表态会提名曾荫权参选。而中总将呼吁一百七十七名身为中总会员的选委一致支持曾荫权。

  霍震寰并对新特首提出四点期望:一是要建立和谐社会,二是为香港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及持续发展策略,三是坚持市场主导,便利创业营商,四是积极发挥香港固有优势,建立市民信心。霍震寰相信,曾荫权有能力实践政纲,带领香港向前发展。

  工业界选委、香港工业总会主席丁午寿表示,赞同曾荫权的施政纲领和治港理念,并认为是踏实和符合港情,清楚了解香港当前的挑战和机会。如果曾荫权顺利当选,相信定当能够确保香港社会繁荣稳定。

  丁午寿又说,工总对曾荫权的领导才能和经验充满信心,认为他十分了解工商界的需要和所面对的挑战,相信他能够带领香港继续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维持香港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势头。他并期望曾荫权能够成功在推进两地经济融合的进程中取得突破,希望特区政府和广东省能够推出更多有建设性的新政策,支持香港工业在本地和珠三角的持续发展。丁午寿透露,工总在选委会中共有十二席,都一致支持曾荫权参选。

  商界选委黄守正表示,曾荫权的施政纲领相当切合香港情况,而以他对公务员架构的了解,相信将来出任特首会有助加强各界的融洽。不过,他希望新特首能够制定长远的政策,因为香港正面临经济转型的问题,要有全面、持续的政策才能解决随之而来的民生问题。

  进出口界选委黄英豪认为,曾荫权竞逐特首是一件好事。他称赞曾荫权拥有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并且熟悉政府的内部运作。他希望新特首能够面对市民,并走进群众之中。他又期望新特首努力改善民生。

  饮食界选委杨位醒表示,业界已开会定下投票取向,饮食界别的十一张选票初步倾向全部支持曾荫权,因为“感觉他适合香港人一点”。谈及对曾荫权的政纲期望,杨位醒说,“要为香港的发展及经济复苏做多些工夫”。杨位醒特别指出,作为一个政治领袖,曾荫权需要尽全力凝聚政府力量,“这至关重要,如没有强而有力的政府,讲什么都是假。”

  会计界选委周光晖认为,现时三名有意参加行政长官补选的人士当中,曾荫权是最佳人选。他表示,曾荫权当公务员已有颇长时间,管治经验非常丰富,这些都是他不容否定的优势。他表示,会计界部分选委将会尽快开会,研究不同候选人的政纲,之后才会落实支持谁人参选。

  对于曾荫权宣布参与竞选特首,全国政协委员汪明荃表示十分支持,她说︰“曾荫权比较理想,所以我代表政协的一票会投给他。而他的优势在于长期在政府部门工作,一直看着老板做事,过去七年多,他知道施政的不足之处,加上他为人公正,巿民容易接受他。”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