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纺织机边一站46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3日09:41 南方都市报

  1919年,陈惠姗出生在广东南海一个贫苦的农家。1927年,8岁的她和6岁的妹妹陈八妹离开父母,与十多个村姑一起来到广州西关做纺织女工。开始只懂打纱,13岁的时候,陈惠姗就可以上机织布了。直到1972年从广州市第二纺织厂退休,她在纺织机边站了足足46年。

  十七八岁时,娇小的她和厂里身高一米八几的技工、客家小伙赖彬相爱,不久就摆了喜酒。当年的香港纺织业需大量劳力,小两口即奔赴香港打工,并在香港生下第一个女儿。回广州后,俩人陆续又生下三个儿女。

  女儿赖瑞英读中学,母亲带她到纺织车间玩。64台机器循环运转的阵势把她吓了一跳,母亲和工友们在几台纺织机前来回走动,麻利地织布,车间里没有一张可坐人的凳子。蒸汽机轰隆隆地响,车间内弥漫着淡淡的雾气。母亲告诉她,如果不开蒸汽机,纤细如头发的棉纱就容易断。但是,空气中弥漫的粉尘和蒸汽也使很多女工落下肺病、风湿病等病根。

  陈惠姗一生中获得过为数不多的荣誉全跟纺织有关。解放初期,因为动作敏捷吃苦耐劳,被厂领导认为“一个顶俩”,丈夫赖彬也是厂内职称最高的技工。这个家庭便成了工友和邻居交口称赞的“劳模之家”。许多年后,退休了的母亲依然念叨着她喜欢纺织,赖瑞英认为这也是老一辈埋在心里的荣誉感使然。“她没有往家里带回过一根纱,更不用说一块布,一直在教子女要老实做人,不要贪心”,赖瑞英说。

  1979年,大儿子游水溺亡,陈惠姗情绪低落,头晕咳嗽,不久就检测出有肺气肿。1994年,86岁的丈夫去世后,她的病情更重了,次年即搬至江南大道中的二女儿家,由女儿和保姆悉心看护。

  陈惠姗为人温和慈爱。早年和她一起出来做工一名徐姓同村女子,坚持要做“自梳女”,不愿嫁人,陈惠姗婚后,徐女士和其一家人同住,抱大了陈惠姗的所有儿女,在其1986年因车祸去世前,陈惠姗待她情同姐妹,所有儿女唤她“姨妈”。每有丈夫兴宁乡下来的穷亲戚,她也倾力招待,留吃留住,还偷偷地给对方袋里塞粮票。

  1951年,陈惠姗跟随丈夫从香港回到广州,帮香港投资者打理了几年南华西路的中外合资的一联布厂。在若干年后的政治运动中,一家人的成分栏一直填着“未定”,四个儿女中三人先后被送到了乡下。这,是晚年陈惠姗最大的遗憾。

  本报记者 刘荣 实习生 王广永

  (本报记者严慧芳对此文有贡献)

  逝者:陈惠姗,女,家住江南大道中某小区,5月1日逝世,享年86岁。

  图:

  晚年陈惠姗与外孙在一起。资料图片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