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忍辱负重 贡献尤多(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3日16:38 滇池晨报
  主页 新 闻 云南 地产 法律 报刊 娱 乐 文化 教育 健康 旅游 时 尚 IT 汽车 各地 专题 短信邮件忍辱负重 贡献尤多http://www.yndaily.com云南日报网
忍辱负重 贡献尤多(组图)
  民工从保山出发沿公路向龙陵运送粮食(1944年10月13日)

  充实“积谷”

  从滇缅公路纵观云南全省,当时的1300万云南各族儿女,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做出了超乎自身能量的重大贡献。1937年“七·七”事变后,沿海及内地半壁河山相继沦陷,广大同胞、华侨义民和大批机关、学校、工厂不断迁移来滇;滇西抗战爆发后,又有40万国民党中央军进入云南,加上盟军和一些专业技术人员来滇,涌入云南的人口一时共约百万之多。由于当时内地运输粮食已相当困难,“外米无从进入”,这些人的“民粮”、“军粮”就全靠云南人民长期积累的粮食(当时称之为“积谷”)予以支持。

  云南一直是贫瘠的边陲省份,粮食供应长期靠外米补充。早在抗日战争爆发前,为防不测,龙云就十分重视“积谷”,他和云南省政府将此列为“4大政要”之一,“督促各县,全力以赴,逐年增填”。从1931~1937年,云南全省共有“积谷”2867600多石,粮食积累大为充实。

  抗战爆发后,随着南京、上海、广州和越南、缅甸先后沦入敌手,滇越铁路中断,粮食更是无法从国内外进入,而大量的中国军民和盟军人员相继涌滇,云南居然没有为粮食问题发生过大的恐慌,局势稳定,这不能不说是龙云以其先见之明率领云南各族人民为抗日战争做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这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为云南作为既是前线又是大后方的重大战略地位奠定了雄厚的物资基础。
忍辱负重 贡献尤多(组图)
美军士兵向群众购买核桃

  支援抗战 全国第一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尤其是滇西抗战爆发后,广大原云南各族儿女从挑夫、人力车夫到大、中、小学校的师生乃至机关公职人员,许多人节衣缩食,“以野菜、瓜薯代饭”,甚至宁可忍饥挨饿,也无不积极为前线捐钱、捐物、捐粮、献血和征募药品,当时在《云南日报》工作的中共地下党员唐登氓等人更是多次走上街头为抗日募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云南人民对抗战的支援无疑走在了全国各省的前列,仅飞机就捐献了30架,1941年在重庆举行的献机典礼上名列全国第一,受到了著名爱国将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的表彰。1944年中国第一个血库在昆明建立,云南各民族人民的血浆救活了无数抗日勇士。8年抗战,云南共捐寒衣200余万件,军鞋100余万双,捐款数亿元(滇币),支前为全国之首。
忍辱负重 贡献尤多(组图)
从松山驶往龙陵修路的机械车辆

  曲焕章和云南白药

  曲焕章先生的“云南白药”就是在抗战之初走上前线而受到大力推崇的。曲焕章(1880——1938年),玉溪市江川县赵官村人,彝族。10多岁时就开始行医,1902年研制出对治疗跌打损伤、内脏出血有奇特功效的中药配方,名为“万应百宝丹”(即“云南白药”),由地道的云南名贵中药材配制而成。

  1937年——1938年,云南60军、58军相继北上抗日,曲焕章满腔爱国热忱难已,主动捐献了3万瓶“万应百宝丹”给出征滇军,在治疗枪伤时以“功效十全”一时声名鹊起同抗日热潮一般传遍全国,产品开始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香港等地,产量也因战时需要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1938年,曲焕章再出滇币3万元,“捐献”1架飞机于抗日作战,充分表达了他的爱国之心。由于在交出“处方”的问题上不断受到国民党政府的纠缠、威胁和逼迫,抑郁成积,同年病逝于重庆后,遗体运回昆明葬于玉案山花红洞。其妻缪兰英遵其遗嘱主持“大药房”,率领子女继续生产“万应百宝丹”。

  1956年,缪兰英女士将“处方”献给人民政府。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过问和支持下,由昆明制药厂第5车间开始生产,并将“万应百宝丹”正式更名为“云南白药”,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云南白药厂”。

  “云南白药”一直被广大消费者有口皆碑,喜闻乐见。2002年,胡锦涛同志视察如今的“云南白药集团”时,热情赞誉“云南白药”是“金字招牌”。这也是对曾在抗战中备受前线将士欢迎的“云南白药”给予的极高评价。

  “滇锡贷款”

  锡业作为云南的重要产业,所生产的“滇锡”一直在国际上享有良好的声誉,在抗战前后是云南重要的出口商品。1938年9月,中国政府为了购买汽油、润滑油、车辆设备和通讯器材等军需物资,急需一笔款项,故而特别派出银行家陈光甫等人赴美商谈贷款事宜。由于当时美国未向日本宣战,中国方面只能争取商业贷款,而商业贷款所要的抵押物至少得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美国确实需要,二是中国确有资源并有相应的生产能力。让中国代表高兴的是,美国这时正急需进口大量的锡品。

  于是,陈光甫等人在1939年非正式向美国财政部提出,拟用“滇锡”作为抵押品申请贷款,得到了美方的口头同意;同年12月正式与美国财政部具体商谈抵押贷款之事。经过多次努力,终于在1940年与美国进出口银行正式签署了云南锡矿为抵押品的2000万美元的贷款(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史称“滇锡贷款”。

  中国方面随即明令云南纯锡产品均按政府规定的价格,统一由全国资源委员会云南出口矿产品运销处收购后出口美国。尽管这一做法没有使云南的锡价与物价和国际锡价作出相应的调整,致使“物价狂涨,成本剧增”,云南本地锡矿商纷纷蚀本,“厂民困苦不堪”,一切与“锡”有关的工商业、手工业也都日益萧条,整个个旧锡矿矿区呈现出一片凄凉破败的景象。但对于已经坚持抗战两年之多,战力储备已经耗竭而抗战还得必须坚持下去的中华民族来讲,“滇锡贷款”却不失为一个救国应急的措施。这也可以说是云南人民为抗日图存,“顾全大局,牺牲小我”所做的一个特殊的大贡献。

  郭佩珊等人的贡献

  在云南各族儿女大力开展支前活动时,进入云南的广大中国爱国人士和各界、各行业也纷纷投身到这股巨大的洪流中——于抗战之初迁来云南的原中国第一飞机制造厂,在瑞丽、德宏等地修建雷允、凤平机场作为抗日空军的前哨作战基地,并先后制造了100多架战斗机、运输机送于前线;“200号”、“400号”等兵工厂和原中央钢铁厂(昆明钢铁厂前身)、原中央机器厂(昆明机床厂前身)等一大批工业单位从内地迁来后,也即刻开足马力,加紧生产,踊跃支前,同时推动了云南地方工业的大发展,进一步加强了云南作为中国大后方的战略地位……

  徐悲鸿先生在昆明卖画集资,闻一多、李公朴率领金马剧社街头演出募捐,这多不胜举的感人事迹,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抗日佳话传诵至今!

  这里,我们还要提到这样一位中央党员的贡献,他叫郭佩珊(1912年——1985年),河北定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都空军机械学校高级机械班毕业,长期从事地下工作。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飞机场军代表、云南军区航空站站长、西南军区空军工程部部长、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代党委书记、党委书记、北京航空联谊会顾问等职。
忍辱负重 贡献尤多(组图)
民工在惠通桥上运料加固怒江西岸桥墩

  1939年,郭佩珊从四川奔赴云南后任中共省工委青委委员,进入空军第10修理厂。他设计研制的“B-25蜂窝式炸弹架”,提高了该型飞机打击日军的战斗力,得到了盟军的嘉奖,被任命为修造课课长,成了当时中国人的一种骄傲!

  可以说,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工厂企业、机关学校和广大的爱国人士、中共地下党员,与抗战中的云南人民融为一体,结下了生死与共的患难之情,为抗战事业做出了流芳千古的不朽贡献,他们的英名和事迹必将永远存留于云南抗战的伟大历史史册中!
忍辱负重 贡献尤多(组图)
  1944年8月4日,远征军在攻击松山主峰前沿阵地战斗中缴获的日军坦克

  再筑中印“史迪威公路”

  为了说明云南各族人民在抗战中做出的超乎自身能量的重大贡献,我们有必要将这样的一个问题提前加以表述,即:在日军占领滇西切断了滇缅公路、中美“驼峰航线”开辟之后,为了进一步保证对日作战的所需大批物资进入中国,在滇西抗战中的1943年12月,根据史迪威将军的建议,一条从中国昆明至印度阿萨密(长约1731.3公里)的中印公路正式开工。这是继滇缅公路之后在云南修筑的又一条中国国际战略大通道,也成了滇西抗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曾经作为军事公路专家的美国史迪威将军调集了5000余名美军机械工程兵部队,同时征集了1万多名印度民工和人数至少不下于10万云南各地的中国筑路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与印、缅交界处的培查山原始大森林和野人山,并派出中国远征军第10、11团共2500人担任护路部队,云南人民再一次在抗战中投身于修筑公路的伟大战斗中!
忍辱负重 贡献尤多(组图)
保山易罗池畔中国远征军第八军滇西抗战纪念碑

  风雨中艰难修筑的公路

  由于1943年的雨季来得特别早,刚进入4月,中印公路沿线很多地区就开始阴雨连绵或暴雨如注。因此,筑路人员动工后不久,工地上就到处是泥浆,有的地方水深数米,人员、设备和帐篷都浸泡在水里,推土机寸步难行,施工机械无法施工。工地上所需的粮食等物品全靠空投支援,不时出现的滑坡和塌方使刚刚修好的路基倾刻间毁于一旦,施工任务之艰巨难以想象。

  云南广大民工常常是披风冒雨,光着双脚,踏着泥泞,在长达数公里的悬崖绝壁上施工作业,不少人都是系着绳索吊在半空中打眼放炮,伴随着隆隆的炮声,在碎石飞溅、滚滚浓烟中,不知又有多少人掉进深不见底的峡谷之中……

  穿越敌占区的战斗

  中印公路所经之处不仅山高坡陡弯多路险,而且还要穿越巴塔基山至胡康河谷的日军占领区,筑路大军多次遭受到敌寇的偷袭和进攻,不得不在中国护路部队与日军血火相搏的喊杀声中进行紧张的施工,从而在蜿蜒曲折中一点一点艰难向前延伸,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在战火中修筑的公路”。

  与此同时,广大民工还要与原始大森林中的老虎、野狼等猛兽及毒蛇的袭击作殊死的战斗,有时不得不用冲锋枪、火焰喷射器来驱赶和烧死它们,丛林深处的大山谷中荡满了枪声、爆炸声和毒蛇猛兽在熊熊烈焰中四散奔逃的惨叫声,分外恐怖,常常令人胆颤心惊,毛骨悚然。对于中印公路林密草深、荒芜人烟、野兽出没的险情,《云南文史资料》第37辑中曾作过如下详尽的记载:“……老虎洞中有母虎和虎仔,附近还有熊和豹。老虎伤害过民工。美军组织了猎虎,用枪到处扫射,加上筑路机械的声响,才把野兽吓走。”看似寥寥数语,却浓缩了多少惊心动魄的搏斗。因此,穿越敌占区的中印公路又成了一条“在与毒蛇猛兽搏斗中修筑的公路”。

  “史迪威公路”通车

  史迪威将军多次亲临施工现场,检查工程进展情况,在他和许多美国路桥专家的亲自支持和督导下,经过两年多的艰苦修筑,用无数人的鲜血和汗水浇铸造而成的中印公路,终于在滇大反攻中的1945年1月20日全面完工并通车。当天,在中国远征军收复畹町的巨大欢呼声中,首批120辆“CMC”美军10轮大卡车、8辆战地医疗救护车、食品车和吉普车组成的一个战斗车队,满载军用物资及60多名中外记者,通过南线驶上畹町大桥后,向对日作战的滇西大反攻前线驶去……

  通向东京的“胜利之路”

  1945年2月3日下午,由500辆满载战争物资卡车组成的运输大军从中印公路抵达昆明西山的车家壁,次日经西站驶入昆明。

  昆明举行了盛大的“通车典礼”仪式,龙云代表中国政府接过货物清单,同时将一面有“胜利之路”的锦旗赠给中印公路工程总指挥(美军)皮卡少将。最后,车队在数万名昆明市民的夹道欢迎下由环城西路过鸡鸣桥,经金马碧鸡坊,从金碧路、拓东路驶向东郊,经贵昆公路奔赴中国各战区。国民政府也在重庆举行了庆祝大会,发表了题为《中印公路开辟意义》的演说,正式将中印公路命名为“史迪威公路”,以表彰史迪威将军为此立下的功绩。

  这条公路牵制了日军在滇西方向的大量兵力,可以说是云南儿女继修筑滇缅公路后,配合中美盟军及有关方面在滇西抗战中,冒着敌人的炮火完成的又一个伟大杰作。由于中印“史迪威公路”是中国军民在滇西大反攻中收复畹町、将日寇逐出国门的当天通车的,人们曾把这条公路喻为“通向日本东京的胜利进军之路”。它的通车进一步粉碎了日军封锁援华物资的图谋,为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为促成滇西大反攻的最终胜利和缅北战役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云南儿女的人力支援

  我们在列举云南各族儿女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的一系列重大贡献时,有一点可以完全肯定的是:在人力支援方面,8年抗战中云南先后派出近40万子弟兵杀向台儿庄,转战湘鄂赣,血祭中条山,回师驻防滇南,“御敌于国门之外”,在辽阔宽广中华大地上与日冠浴血相搏;征集近两百万民工,穿越崇山峻岭修筑举世闻名的滇缅公路;大约又动员了150万民工,修建、改建和扩建了昆明、沾益、蒙自、祥云、保山和寻甸等15个飞机场;日军占领怒江西岸后,沦陷区不下10万民众通过各种形式武装起来抗战;1942年12月再次征派10万民工修筑中印“史迪威公路”;1944年底又动员10万云南儿女,修建从印度加尔各答到中国昆明长达上千公里(1945年4月建成输油),被称之为“抗战时中国后方大动脉”的输油管道线……

  仅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云南在8年抗战中(不包括滇西大反攻时征派的民工在内)总共征集出动的兵员和各种人力已达400多万,以当时云南全省1300万人口计算,大约平均每3个人就有一人直接投身于抗战事业中,用当时的话讲,叫做“三丁抽一”。由此可以说,云南真正做到了各族人民大动员,形成了全民皆兵,以兵民是胜利之本之势,成为既是前线又是大后方的重要战略基地,为最终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肩负起了无愧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重任!

  李晓明/文(滇池晨报·都市名流)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