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以文化拉动经济 让艺术创造财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3日18:11 人民网

  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疑聚力之中。”深刻阐述了文化的重要性,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将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在因素,甚至是最具特色、最具竞争力的要素予以充分的发挥,从而实现文化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比翼双飞,是我们这些年的成功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十六大的报告,将更进一步坚定我们的信念,指引我们深入的实践。

  惠安,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湄洲湾和泉州湾之间,依山临海,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是福建省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惠安于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置县,现隶属泉州市,辖16个乡镇,295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92万;全县土地面积6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8万亩,海域面积1200平方公里。境内长达141公里的海岸线上,港湾密布,岛屿众多,沙滩绮丽,礁石险峻;崇武港、秀涂港、斗尾港等自然条件优越的港口和人称“南方北戴河”、“八闽第一金滩”的崇武半月湾、青山湾竞秀争艳;福厦高速公路、国道324线,厦漳泉铁路纵贯全境。陆海交通便捷,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名胜荟萃、旅游资源丰富,素有“石雕之乡”、“建筑之乡”、“渔业强县”之美称。以勤劳贤淑、服饰奇特扬名的“惠安女”和代表着南派雕刻艺术精华的惠安石木雕,更是声名远播,享誉海内外。1978年被福建省辟为对台接待港口和对台开放贸易点,1985年被国务院列为闽南金三角开放县。

  过去的惠安是个出了名的地瓜县,1949年社会总产值仅2496万元,财政收入44.91万元,人均GDP128元。改革开放以来,惠安县充分发挥区域、基础设施、支柱产业、人文资源等优势,艰苦创业、奋勇争先,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全面发展。现已形成了石雕石材业、食品饮料业、针织服装业、建筑业、海洋水产业五大支柱产业,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平均20%的速度递增。特别是1999年以来,我们根据惠安的特点,着力探索文化与经济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新路子,以打造“惠女、惠雕、惠泉”的“三惠”品牌为载体,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魅力去营造“文化经济”的氛围,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惠安,文化积淀深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尤以奇异独特的惠女民俗风情名闻遐迩。相当长时间以来,人们在称道惠安女“勤俭贤惠、顽强坚韧、吃苦耐劳”的品质的同时,更多的对其“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的奇异服饰和长住娘家的童婚陋习,感到莫明其妙,以为是“愚昧、落后、保守、封建”的象征。一些猎奇式的负面宣传报道,使惠安女作为封建陋习的牺牲品、受害者留在人们的印象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移风易俗的推进,惠安女的童婚、早婚,长住娘家的陋习逐渐被废除。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术界展开的对惠安女民俗文化的研究,把惠安女作为人类学的活化石,深入探究惠安女的族源、婚俗和服饰的由来,惠女文化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这些年来,我们重新审视惠女文化,在发现和认识惠女文化所孕含的美的价值、经济的价值的过程中深深感到,运用惠安女业已形成的知名度,努力扬弃其消极落后的负面影响,深入挖掘惠女文化,展示惠女内在的审美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大力弘扬惠女精神,重塑时代惠女形象,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又是促进惠安经济发展的一大需要。为此,我们着重从形与神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从服饰文化上,多方位地展现惠安女的外在美,通过“展示惠女风采、体现时代精神”为主题的“惠女风情”表演大奖赛、“惠女风情”摄影采风活动的尝试,到组织惠女服饰表演队参加全省旅游文化节表演活动,参加福建省旅游推介会,通过国家邮政总局发行惠女服饰明信片,举办惠女服饰设计制作大奖赛,开展“惠女风情”旅游纪念品设计制作比赛,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民俗摄影活动等系列活动的铺开,使惠女形象声名远播,独具魅力的惠女风情一跃成为福建旅游的五大品牌之一。当惠安女一次次以“黄斗笠、花头巾、蓝短衫、黑绸裤、银腰带”的美丽身姿鲜活地出现在舞台的时候,人们不能不为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创造的美而深深的折服,那取自阳光沙滩的黄色、碧海蓝天的蓝色、浪花白云的白色,大地礁岩的黑色巧配而成的服饰,称体、入时、从俗、和谐,这种富有创造性的设计,既显示出惠女健硕柔美的曲线,又体现了捕鱼农耕劳作的方便,不仅从“形”美的意义上改变了过去人们脑海中忍辱负重的惠女外观形象,而且展示了惠安女独特鲜明的文化个性和审美情趣。另一方面,我们又从“神”的层面上去挖掘惠女“勤劳、勇敢、朴素、节俭”的内在品质,通过组织“惠女精神”采风活动,表彰女能人,编撰《惠女精神风采录》,筹备成立“惠女文化研究会”,打造形神兼备的惠女形象。惠安女真正由表及里地发现和认识自身的价值,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使更多的惠安女以自强自立的巾帼形象活跃在惠安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上,不断创造着美和美好的生活,赢得了新时代的独立人格和高尚尊严,成为惠安两个文明建设的“半边天”。今天,她们婀娜多姿的身影和独具个性色彩的服饰,已成为惠安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启迪着文学家的想象、人类学家的思索、服装设计师的灵感、美学家的探索,同时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的目光。“惠女民俗风情游”这个品牌的推出,使惠安女成了惠安乃至福建省的形象大使,众多游客未到惠安,早知惠安女,更有一睹惠女风采的期望,极大地提高了惠安的知名度,促进了惠安旅游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999年全县接待游客35万人次,收入仅110多万元的旅游业,2000年为80万人次,2001年达139万人次,经济收入4.12亿元;2002年仅崇武古城风景区,就接待游客100万人次,门票收入370多万元,全县接待游客165万人,经济收入5.26亿元。惠女文化已成为惠安县弥足珍贵的一笔特色文化资源和文化财富。并由此带动我县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等特色的旅游产业的形成,使旅游产业成为惠安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惠安县的“惠安女”举世闻名,但很多人不知道,惠安还是中国传统雕刻技艺水平最高的民间石、木雕生产基地,向有“北有曲阳南有惠安”之说。源自中原的惠安雕刻艺术,与建筑艺术相生相伴,又融汇外来文化和本土技艺的精华,形成独特的南派雕刻艺术风格,是南派雕刻艺术的主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随着惠安艺人的迁居台湾和远渡重洋,惠安的雕艺渐渐走出惠安遍布东南亚。解放后,惠安雕刻生产基地逐渐形成,许多有重大影响的石雕作品饮誉中外。如参与建设的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陈嘉庚陵园、毛主席纪念堂等。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东南亚经济迅速崛起的背景下,惠安倚靠地理位置的有利因素、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精湛的雕刻技艺,大量地吸引了来自日本、韩国的商人以及那些早年远涉重洋、出外谋生的华侨、华人,他们迷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类工艺品、石木制品,并大量地订购,带动了东南亚地区对中国传统工艺品和石木制品的兴趣。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辟了日本的碑石市场,大规模的碑石加工和出口,一大批石雕石材加工企业应运而生,出现了生产规模化、加工机械化、产品批量化的局面,石木雕企业呈现出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

  在大力扶持、鼓励发展石木雕业的同时,通过深入了解发现,在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下也潜伏着深深的危机。如人们对惠安的传统艺术的熟视无睹和急功近利,把雕刻艺术品当作一般的商品粗制滥造廉价地出售。另外,碑石建材制品的机械化生产和以流水作业完成雕艺产品的制作,让大多数雕艺高手技艺日渐蜕化,丧失了艺术创造力,并且使产品应有的艺术价值慢慢地流失,逐渐导致了惠安雕艺界有匠无师局面的形成。这种种危机迹象说明:作为惠安县支柱产业之一的雕艺产业,虽然占有产业上的优势,但要把产业做大,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技艺的创新和提高、产品的档次和品位、就业人员的学识和素质以及市场的开发能力与国内外市场的发展需要已经存在了一定的差距。如果我们没有清醒地认识惠安雕艺所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没有把千百年来惠安先人留传下来的这份艺术瑰宝加以发扬光大,长此以往,一旦这些产品找不到市场,或产生不了经济效益的时候,势必导致企业之间的相互压价和无序竞争,导致企业的萎缩和从业人员的减少;一旦老一代艺人去世,传统雕刻艺术就会失传,惠安雕刻艺术也将失去真正继承和发展的机会。

  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在总结1993年中国惠安石文化节经验和认真分析国内外石雕石材市场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石木雕产品作为建筑不可或缺的主要构件、装饰材料和园林景观陈设的一种重要形式,国内市场需求空间范围正在逐步增大,需求层次明显提高,为雕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的情况,我们确定了“保存传统特色、吸纳现代技艺、带动产业升级”的发展新思路。从文化的角度切入经济领域,着重思考如何将惠安这一独特的艺术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使之为社会创造更多美的享受,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于是我们下大力气打造品牌、转变观念,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努力创精品、拓市场,使雕艺业成为惠安县规模最大,最具特色,最富竞争力的一个产业。

  1999年开始,我们寻求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的帮助,并于2000年-2002年先后成功地承办了两届中国雕刻艺术节石木雕大奖赛、雕塑论坛、中国当代雕塑作品展等国家级国际性的雕刻艺术活动;举办中国惠安传统雕刻大赛、中国惠安国际石雕石材展示会,承办中国泉州(惠安)国际石雕石材展示会等一系列国际性的商贸活动,吸引了一大批中外雕塑家、批评家、民间工艺大师、专家学者、媒体记者以及雕艺商人。中外雕刻艺术家、学院和民间艺术家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惠安的充分展示交流,使惠安人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给惠安艺人带来的新的艺术思想,对促进惠安雕刻产业的升级和新产品的开发、拓展雕艺产品的运用范围,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惠安也以拥有一支技艺精湛、队伍庞大的雕艺工人,拥有十分现代化的生产加工设备和极强的生产加工能力,震惊了中外雕刻艺术家。这块拥有着来自世界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全国各地的石头材料的土地,还被艺术家誉为雕塑家创作的天堂。这些活动一方面提高了惠安雕刻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使雕艺产业不断地发展壮大。另一方面也促进惠安雕艺企业与中外艺术家的合作,不少艺术家、高等院校在惠安建立创作和实习基地,企业也借助艺术家提高产品的开发设计能力与水平。目前,惠安雕艺业在国内外两个市场都有新的突破和极好的发展势头,国外市场仅日本市场惠安的碑石出口就占有80%的份额,而且已逐渐从东南亚、日本向欧美市场全面发展。目前石雕产品已形成了碑石、建筑雕刻构件、园林雕刻、工艺品雕刻和石制器具五大产品系列。木雕产品除传统的寺庙古建筑雕刻构件、家具雕刻和神佛雕像外,工艺品雕刻更是精品迭出,大量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给人以美的享受,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可以这样说,惠安雕艺已实现了艺术的商品化、产业化和产品的艺术化,艺术性和实用性有机地得到统一。据统计,惠安现有石雕企业1300多家,木雕企业100多家,从业人员52053人,产值近71.24亿元,出口交货值45.2亿元,总量、出口量均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是我国雕艺产业规模最大,生产加工能力最强、最具活力的地区,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雕刻艺术之乡”的荣誉称号。

  “惠女·惠雕”品牌的成功打造,是我们对惠安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整合激活、精心策划、科学运作,使之成为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卖点”的一次尝试,也是兴惠富民、建设文化经济强县谋而践行的成功举措;是我们确立“以文化拉动经济,让艺术创造财富”这一主导思想,寻求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最佳途径和方式,它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力推动了惠安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惠安将来的发展创造了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与巨大的品牌效应,并为惠安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1999年,全县经济总量和县级财政收入分别进入全国百强县第55位和第70位;2000年,实现GDP124.5亿元,增长22.6%,财政总收入6.3亿元,增长33.6%;2001年进入“全国最发达百强县”行列,位居49位;

  2004年,财政总收入11.05亿元,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名列第36位。还先后荣获省级党建先进县、卫生县城、文明县城、双拥模范县及全国“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科技先进县、全国农村电气化先进县等荣誉称号,成为福建省经济较活跃,发展后劲较强的沿海开放县之一。(作者系中共福建省惠安县委副书记)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