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李艾霞:为中法文化交流搭桥(外国人在中国)(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4日04:47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李艾霞:为中法文化交流搭桥(外国人在中国)(图)
  正值法国文化年在中国举办之际,日前,在北京法国驻华大使馆法国文化中心,我们走访了法国巴黎政治科学院驻华代表李艾霞(Alessia)女士。

  李艾霞侃侃而谈。她告诉我们,她出生于意大利,19岁去英国学习时认识了法国男朋友,毕业之后来到法国巴黎政治科学院学习新闻学。婚后获得了法国国籍,因此她具有法、意双重国籍。

  2001年李艾霞和丈夫一同来到北京,担任法国巴黎政治科学院驻华代表。她的主要工作有3项:负责联系中国高校,帮助法国巴黎政治科学院的来华研究人员进行课题研究;组织申请去巴黎政治科学院留学的中国学生参加每年两次的选拔考试;负责交流学生。

  “把汉字学好,才能真正了解中国”

  谈起学习汉语的经历,李艾霞非常兴奋,讲了不少趣事。她说:“比如说‘安’字,就是有了屋顶,有了女子才可以安家。‘国’字,有国王有领地才是国家。看到‘中’字,就能理解到‘中国’的意思就是世界中央的国家。”她略有遗憾地谈到,由于日常工作比较忙,学习汉语只是通过说、听,很少有时间写。“现在也只认识500个左右汉字,还不能读书写字。”

  李艾霞说,通过学习,她发现汉字很有意思,“只有看懂了汉字,才能真正了解中国人的想法和中国的文化”。她表示会建议打算来华的外国朋友,“来到中国后一定要把汉字学好。”

  “中法高校最大的差别是教育方法不同”

  谈到中法两国高校异同,李艾霞说:“法国的大学大都在老城市中心,学生不住校;而中国大学大都在城郊,学生大多住校。在法国大学里,老师都是高高在上的,他们通常不会和学生一起去喝啤酒、游玩。”至于硬件方面,李艾霞认为两国的高校已经没有太大差别。她再三强调,“中法两国高校最大的差别是教育方法的不同。”她说:“比如,在中国的大学里更多的老师只是按照书本来讲课,但法国老师通常在课上讲的都是书本以外的内容,而且90分钟的课只有30分钟是老师来讲,剩下的60分钟完全是让学生自己讲述以及其他学生的评论。相比较,法国的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也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说起对中国留法学生的看法,李艾霞说,“在去法国之前,他们大多不喜欢在公众场合发言,比较含蓄。但出国之后变化较大,他们很勤奋,经常获得奖学金,而且法语学得也很快,说明中国学生的适应能力很强。”她还说:“中国学生有很强的爱国心,对本国的文化一向非常自豪,在法国时喜欢向别人介绍中国文化。这一点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学生不同。”

  “相比现在的欧洲人,中国人更勇于创新”

  在来中国之前,李艾霞并不知道中国已发展这么快,来之后才发现,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已经和国际的一流大都市不相上下。

  李艾霞已在中国生活近4年,她平时主要通过读书、看杂志、旅游以及与中国人的交流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闲暇时,她喜欢去北海、天坛等地方,看老人遛鸟、练书法、练太极拳等。

  她说:“中国人更注重亲情和友情。但很多年轻人太在乎金钱,对信仰的追求不够,使得物质与精神有些脱节。”她印象最深的,是“相比较现在的欧洲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人更加勇于创新,他们敢于打破旧有的框架,抛弃陈腐的思想,这可促使中国更快更好地发展。”

  2005年是法国文化年,李艾霞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中法文化交流搭起一座桥。”

  图为李艾霞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6月04日 第二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