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教育均衡是促进社会公平的根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5日10:33 新华网

  教育部日前正式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各地要制定出符合实际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最低保障线”,逐步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减少辖区内薄弱学校的数量。按照该《意见》,广大农村中小学生今后将成为教育政策的主要服务对象。(《现代快报》5月31日)

  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总体不足,教育资源较为有限,而这有限的教育资源,又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集中在重点学校,集中在高等教育,分配极不均衡。这不仅使得贫困农村的义务教育步履艰难,许多农村孩子上不起学或者无学可上,而且城市各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水平也相差巨大,处处受优待的“省重点”、“市重点”人满为患,不能达标的薄弱学校处处受冷落,甚至关门大吉。“借读费”、“择校费”应运而生并备受诟病,老百姓要求“教育公平”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从这个角度看,教育部出台措施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无疑值得称许。虽然单靠一纸文件并不足以解决问题,但我们有理由对此寄予厚望。

  在笔者看来,保持教育均衡发展的首要意义,在于促进社会公平。人们常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不公平的教育是最大的不公正。而要保证教育公平,最根本的办法就是保持教育的均衡发展,因而可以说,教育均衡是促进社会公平之根本。教育均衡意味着,每个学生不仅有机会,而且有着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意味着他们每个人占有的公共教育资源、所享有的受教育权利要相对平等。不管是农村的孩子还是城里的孩子,不管他是穷是富,智商是高是低,学习刻苦不刻苦,能不能成材,国家都应该给他们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公平的竞争机会。能不能考上大学、成不成材是学生的事,而他们是否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参与竞争,则是政府的事情。如果实现社会公平是政府努力的方向,那么保持教育的均衡发展,则是政府首先要做的事情。

  保持教育均衡发展,还有利于教育自身的协调健康发展,有利于整体教育水平和国民素质的提高。目前我国的教育资源,集中在大中城市,集中在高等教育,而我国80%以上的中小学生在县城及农村地区。如果农村的义务教育基础薄弱,教育水平上不去,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就不可能太高;如果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高等教育的水平就不可能“高”到哪里去;如果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水平都不高,就会影响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保持教育均衡发展的大方向,应该是国家的各项教育政策向基础教育倾斜,向农村的基础教育倾斜,如此才能让教育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晏扬)(来源:现代快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