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对劫匪被仓猝击毙的反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00:44 红网

  一持刀男子将西安市雁塔区福谦堡村一女青年劫持到该村一居民楼二楼房间内与民警展开对峙。13时14分,被劫持女子从民房窗口凌空落地后,现场人员欲抬上救护车时,从民房内传出4声沉闷的枪声。事后据警方称,劫匪是在人质离开后持刀袭警,经鸣枪警告无效后被当场击毙。(6月5日新京报)

  很显然,这不是一次结果令人满意的反劫持警事行动,无论是在警方的整体应对策略上,还是最后对犯罪嫌疑人的终结性处置方式,都有诸多值得探讨和追问之处。首先来看看案件的发生经过:该男子将女青年劫持到一居民楼二楼房间后,先后拒绝了两名群众的交涉,反而提出让他们报警。此时引发的疑问便是;犯罪嫌疑人的劫持动机何在?其为何一再要求与警方对话?而在警方迅速到来并完成布置后,通过现场报道可以看出,警方并没有派出专门的谈判人员(或专家)与犯罪嫌疑人进行对话,按照常识,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和关键,有效的攻心之策和临场应变完全可以使紧张的局面朝着有利于安全解救的方向发展,但当地警方显然缺乏这方面的心理和战略、技术性准备。

  更大的疑问来自于一个现场戏剧性突变:被劫持者从二楼窗口突然坠地后,引发了整个事件的终局性转折。按一般认识,被劫持者脱离了生命被挟持的危险境地(虽然因地面缺乏预防性安全保护措施而导致受伤,但总算没有生命危险),对于警方而言,此时便意味着局势迅速向有利于己的方向转化,现场主动权重新回到了警方手中。而对犯罪嫌疑人来说,被劫持者的脱离掌握、化险为夷更预示着其将只是一只“困兽”,面对警方的强大包围圈,其最终落网已无悬念。

  而此时响起的四记枪声和犯罪嫌疑人的被击毙则让人顿感困惑,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从当时的双方力量对比来看,全副武装的警方最终将仅持有一柄刀具的犯罪嫌疑人制服并非多么困难的事,警方完全可以选择有利于己的战术和技术手段达到这一目的。而即便现场出现了如警方所说的犯罪嫌疑人企图袭警的情况,警员也完全可以优势性武器将犯罪嫌疑人制服。枪声可以响起,但它为什么不能是将犯罪嫌疑人击伤,使其失去反抗能力,而偏偏是连续四记枪响,一名劫持企图未明的犯罪嫌疑人便就此毙命?现场到底发生了什么,犯罪嫌疑人为何选择了“自取灭亡”?手持优势武器的警员为何又给了犯罪嫌疑人近距离袭警的机会?种种疑问让人深思,也等待着解答。但此案件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却足以让人警醒:一些地方公安部门在面对突发性刑事事件时,仍缺乏完善、科学的制敌策略和临场应变能力,而不完美、不“技术”、不“人道”的终结式处置方式则让人有简单、“粗暴”、不负责任之感。(稿源:红网)(作者:陈阳)(编辑:杨国炜)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