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慈善”能否为社会系紧保险带(热点解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04:41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蔡小伟 赵鹏

  6月5日,在福建省晋江市西滨镇跃进村,70多岁的黄免在两个儿子的搀扶下又一次来到新建楼房的工地上。黄免一边听儿子介绍建房进度,一边感慨地说,“这次可多亏了慈善总会资助3万元。我这瞎眼老太太终于有新房了……”

  黄免一家是库区移民,上世纪60年代从泉州搬迁至此,一家5口人,两人持有残疾证,年年都是特困户。春节过后,一个好消息传来:市慈善总会开展“慈善安居工程”,黄免和其他49户没房的特困家庭被列为首批资助对象。

  没有政府组织动员,慈善总会对贫困群体的扶持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晋江慈善

  缓解财政压力 助推扶贫济困

  晋江是福建省经济发达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活跃的民营经济在这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这个面积仅占全省1/200的地方,却创出18项全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

  尽管经济发达,但贫困现象远没完全消除。据晋江市民政部门统计,到2004年,该市受保障对象仍有7260户、20488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05%。另还有5万残疾人、1.8万贫困学生,再加上各类天灾大病致贫的,全市贫困人口共计达20万人,每年政府财政性救济约2000万元。2002年12月18日,晋江慈善总会成立,大大缓解了政府财政压力,为全社会的扶贫济困加了一根“保险带”。

  短短两年多时间内,总会就累计募集善款1.1亿元,“解困、助行、助学、复明、福利”5大日常性慈善工程进展顺利。截至2004年12月6日,总会累计资助全市3088名特困对象、残疾人、特困白内障患者及贫困大中小学生,善款总支出达2339万元,且受资助的对象大多是政府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的人员。

  作为全国首家县级慈善机构,日常性的5大工程和每年根据实际确定的某一项主题工程全部是自我发起、自我组织、自我操作。

  运作活力

  民间化管理 社会化运作

  “其实从一开始,我们在筹建慈善总会时就有意识地淡化政府色彩。”晋江市委书记龚清概告诉记者。据介绍,在筹建总会时就规定,总会会长由个人捐款最多的福建恒安公司首席执行官许连捷担任,而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也按捐款多少由出资的民营企业主担当。总会日常工作由5名非政府事业编制人员承担。其工资及总会日常经费每年20多万元,也全部由政府承担,与善款完全分离,并制定严格的工作章程———每年工作计划、上年工作总结、善款收入支出状况、人事增补,均在每半年一次的会长办公会议上决策,整个总会管理全部由理事会承担,业务上仅接受民政部门指导。为提高总会的公信力,慈善总会特邀市监察局局长担任监事会副监事长,监事会每年请市纪委、市审计局专门负责对善款进行监督或专项审计,并在当地媒体上公布。

  慈善总会还在全市19个镇(街道)全部成立镇级慈善联络组,每个村配备1—2名联络员。在村镇(街道)提供线索基础上,掌握一手丰富真实的受助者的资料。“实际上,每笔善款支出前,必须由当地联络组提供经过核实的申请书,每个联络组的分管副会长要签字,总会也要核算盖章,这笔钱才能发放下去。”晋江市民政局副局长、慈善总会秘书长龚子猛告诉记者。

  慈善事业要做强做大,不能止于筹钱,还应善于生钱。“现在我们慈善总资本每年滚动收益可达900万元!”晋江市慈善总会荣誉会长、福建凤竹纺织公司总经理李常春告诉记者。

  不分贫富

  100万元不算多 1元钱不算少

  晋江是全国著名侨乡。改革开放以来,晋江侨捐公益资金累计达11亿多元,为后起的民营企业者们树立了良好榜样。在慈善捐款中,当地捐款额百万元以上的民营老板多达数十人。许连捷1997年参加共青团中央的一次会议时,一名品学兼优、家境贫寒的女大学生讲述靠捡别人吃剩的馒头充饥的故事,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从北京回来后,许连捷立即与团中央联系,出资1000万元成立“中国大学生跨世纪发展基金暨恒安自强奖学金”。粗略统计,他和他的企业先后捐资5000余万元!

  许连捷是晋江市民营老板的一个缩影,但晋江的慈善不仅仅属于富人。年初,晋江市内坑镇葛州村一户村民发生车祸,父母双亡,撇下两个还在上学的儿女。闻知此事后,该村退休老师、村慈善联络员林天生顶着寒风,手捧自制的捐款箱站在村口发动村民捐款。1元、2元、10元、100元……并不算富裕的葛州村群众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帮着张罗葬礼。

  “100万元不算多,1元钱不算少”。据统计,在总会目前1亿多元的慈善款项中,除2300万元来自侨捐外,其余全部是本地捐献,其中近1/3来自普通市民。晋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志泉告诉记者:去年底,一位妇女拿着3000元钱找到他们,要捐给一个贫困学生,连名字也不肯留就走了。他们花了近半个月才打听到,这位名叫黄华华的妇女是晋江机场的一名普通职工。“像这样的事情每隔几天就有一次,现在总会一年拨给我们用于助学的钱约200万元,但自从开展5大慈善工程以来,企业、群众自发送来的捐款就有上千万元!”

  多年前曾负责调研“晋江模式”的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教授,不久前对晋江慈善事业进行了考察。他说,慈善事业在晋江已成为全社会的集体行动,这主要得益于晋江市政府和企业。他认为许多发达国家搞慈善事业,民间捐赠接近GDP的10%,而在晋江只有0.3%,说明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晋江市前期靠政府引导、后期靠民间运作的作法具有前瞻性,值得在全国推广。

  《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06日 第五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