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孩子为啥喜欢“恶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08:25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曾昊溟

  据5月26日《人民日报》报道,一些厂家在孩子的零食上做起“恶心”文章———标新立异地将食品制作成马桶、垃圾桶形状,在无锡的超市、学校附近小店中随处可见“疯狂马桶”和“老鼠垃圾桶”之类的包装食品,竟然颇受在校学生的欢迎。

  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学生也不例外。但由于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存在从众心理、反叛心理,好奇心、模仿性强等特点,追求美,却不善于识别美。倾向于外在美,而忽视内在美。以致出现把搞笑扮怪当个性,模仿“无厘头”电影中的恶作剧,甚至在手机短信里发“荤”段子等美丑不分的现象。当然,造成这些还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由于影视、电子传媒日趋发达和超强覆盖,一些“伪大众文化”以满足大众心态中最一般的感官欲望,不断制造“新、奇、怪”。像流氓兔、蜡笔小新等“丑角”的流行,虽然含有后现代主义自嘲与寻找率真人性的成分,但美再跨出一步便成了丑。正如鲁迅所言,画家可以画花、画水果,但是不能画毛毛虫、画大便。有人惟利是图,大肆传播“丑恶”,而孩子们不善于识别,就会被牵着鼻子走。

  审美教育本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做到正确区分美与丑、高尚与低级、文明与野蛮。但学校审美教育的缺失,也为“恶心食品”等的流行提供了方便。笔者调查发现,影视网络、书刊等对中学生审美能力及趣味形成的影响占57%,学校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占32%,学校艺术教育只占11%,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艺术教育“不够”。

  审美教育是对理想人生境界的培养与向往,是创造精神的人文基础。学校在音乐、艺术、文学等美育过程中,不应只停留在画画唱唱上,而应着眼于人的精神之美与价值观念的提升。正如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的那样:盖人心之动,无不束缚于一己之利害,独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洁之域。

  孩子如纸,染之白则白,染之黑则黑。许多领域,美的东西不去占领,丑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就此而言,孩子们喜欢“恶心食品”,是怪不得他们的。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