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端午有祖国 端午保护无国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09:10 南方都市报

  社论

  2005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已经不知道是中国人的第几个端午节了。从远古飘来的粽叶香又勾起了中国人初夏时节的历史记忆。但是今年端午节传来的消息却让人们听到了汉江边传来的高丽古乐。近日北京民俗专家高巍向媒体透露,端午节那天,北京民俗界的十几位专家学者将和韩国的民俗专家在北京召开研讨会。韩国的民俗学者届时会全面地介绍韩国“端午祭”的所有活动,并希望借助中国2000年的端午节历史底蕴,由中韩两国联合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上都公认端午节最早是从中国开始的,在晋代的《荆楚岁时记》上就有关于端午节的记载。而中韩两国舆论在今年年初,也曾经因为端午的一系列文化活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生过大范围的争论。如果此次中韩两国的学者能够就联合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达成共识,将开启一种文化保护和继承的新模式,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中韩两国出现的“端午节”之争,实际上是两个民族对于同一类型的历史传统的继承权利之争。这种争论的根本出发点,还是对于历史的保护意识。在这个方面,其实两国民众的态度是一致的。只不过问题在于,对于历史的保护,究竟应当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从传统意义上说,人们习惯于以文化的起源来考虑其保护权利,并且认为,世界文化遗产由谁来申报,是一个文化的归属权问题。

  文化总有其历史源头,而且往往是源自单一民族,极少有在几个不同地域同时发展起来的,这毋庸置疑。但是一种文化的发展过程,实际上也是其推广和接纳的过程。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文化活动往往会在当地本土化,并且衍生出新的范式,韩国的“端午祭”之于中国的“端午节”就是这样一种情形。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文化活动,都在东亚文化圈内的国家落地生根,甚至产生了本土化的演绎和阐述方式。这些活动,不仅没有抹杀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也没有否定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反而加强了中国文化的世界接受程度。

  其实从不同的国家角度出发,对于同一种文化所衍生出来的不同阐释和不同活动,更丰富了这种文化的内涵,并且带上了这些国家的本土特征,从而也成为这种文化的一部分。尤其在全球文化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时代,一个民族对于本土文化珍藏的贡献,最重要的是加强对它的保护,并且适当地加以推广和发展。如果过分执着于文化的民族性,而忽略了文化发展的世界意义,那么对于文化发展和认同并不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端午节如果由中韩两国共同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对于端午节这种源自中国并进而在亚洲推广的文化形态来说,从保护和传承上,并没有造成任何损失,反而会促成一种新的“端午节”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就是,对于存在一定共享性的文化,在承认其历史缘起的前提下,可以由这些文化活动的所在国共同提出保护方案,并且在联合国的框架下将其提升为整个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其实在我们将端午节系列活动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就已经在认可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了。

  我们都在向文化源头的古老文明致敬,我们也都在向历史作出承诺。“端午节”模式如果能够顺利出现,在东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历史上将具有新的指标意义。这种模式告诉我们,文化有祖国,但是文化保护没有国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韩国人,在我们履行先民们传承下来的神圣仪式的时候,也在探索今天文化保护的更高层次的普世价值。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