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郭立场:高考盛典,以死来祭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09:14 东方网

  > 正文

  郭立场:高考盛典,以死来祭奠?

  选稿:项凌 来源:东方网 作者:郭立场 2005年6月6日 9:13

  因不堪高考压力,一高三男生杀死亲生母亲。据6月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高考开始的前7天,青海省西宁市一名18岁的高三男生不堪母亲的叨唠,竟然将亲生母亲杀死。而同一天的《兰州晨报》亦披露了一则“高三复读生因高考压力大服毒自尽”的新闻。同一天竟然集中了两条因不堪高考压力或杀人或自杀的惨剧的报道,而这还只是在笔者有限的视线所及的范围之内,足见“不堪高考压力”是何等的不可思议,学子的前途又是何等的堪忧。

  高考在即,莘莘学子“十年磨一剑”,就要在考场上比高低、见分晓了,却发生了此等难以为人接受的人间悲剧,实在是太不应该了,也甚为出人意料之外。但此类杀人或自杀的悲剧不是第一次发生,也绝不是最后一次。追根究底,无非是“不堪高考压力”,而这一众所周知的罪魁祸首,缘何就得不到有效的彻底遏制?缘何就找不到有效的整治途径?

  无论是杀人还是自杀,都不难看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到了何等危险的境地,也不难想象到孩子是在怎样的一种境遇中“苟活”。学习,早已不再是一种乐趣,而是成了一种负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子们更多体会到的是人间炼狱式的大苦大悲,即便是有难得一见的欢乐和欣慰,那也只是在取得优异成绩之后出现在师长脸上的一种自我陶醉和满足。至于学子本人,则谈不上丝毫的由衷的欢喜,因为即便取得了难得的好成绩,也还有更多更大的挑战等待着他,因为他还要一如既往地披荆斩棘以便“更上一层楼”。而一旦出现了在所难免的失误或成绩有了下滑的波动,则无疑是引爆了火药桶,非但要遭到来自父母的质疑和诘难,在父母长期的“唠叨”中倍受熏陶的学子们,自个儿也难免要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愧疚。于是,矛盾的激化乃至悲剧的产生,也就是“理所当然”的题中之义了。毕竟,尚未步入尘世的学子们的理性及对困难的承受力是有限的,保不准会生发怪诞的想法并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来。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督促乃至催逼孩子好好学习,源于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人之常情。但我们绝不能容许也不应该由父母假借任何名义剥夺孩子的合法权益,也不能理解父母为了一己的愿望和梦想而不顾惜孩子的理想和自由。更弄不明白的是,年复一年的血泪控诉和悲剧缘何就唤不醒父母的觉悟呢?学习及教育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成才的途径同样亦是多姿多彩,父母何必要对孩子苦苦紧逼并“赶尽杀绝”呢?遗憾的是,我们听到看到的依然尽是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成才父母甘愿“做牛做马”,却很少听说过有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勿论和孩子建立和谐的平等关系。而事实却一再显示并证明,父母们精心营造的温室,煞费苦心培育的花朵,往往是很难朝着预设的轨道顺利健康成长的,反而会为孩子的成长成才制造难以预料的隐患。而今,又有血案爆发了,是不是该引发用心良苦的父母们反省沉思,孩子的前途固然头等重要,但建立和谐的父子、母子和家庭关系同样不可忽视。

  孩子尽管“属于”父母,但绝不是父母可以任意摆弄、处置的私有财产。尤其是身为人子的学子们,他们有独立人格、完整思想,需要民主和自由。父母们绝不能为了所谓的“为你好”而一味地压制、强迫孩子,不能因片面的“私愿”而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并遏制孩子们的正当选择和合理追求,因为教育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非高分低能、离经叛道、薄情寡义的“问题分子”。我想,为人父母者要爱孩子,就必须首先懂得尊重孩子,要设身处地的多为孩子们着想,真切地为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营造健康的氛围,为孩子们送上父母的殷切关爱。这样做,远比高压强制和无休止的唠叨来的更为有效,也更为人性化和亲情化。

  当然,父母也有父母的难处。“不堪高考压力”的深层原因,还在于“教育不公平”,这也是当前社会各方面和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莘莘学子不再难以承受“不堪高考压力”之重,还需要从根本上寻求、探索“教育公平”途径,努力办好每一所小学、中学和大学,尽可能地减少“校际差别”,进而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上,并适得其所。到那时,想必父母带给孩子的压力也会随之自然而然的减少,“不堪高考压力”也会不攻自破。东方网,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