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深喉"该不该得到报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11:00 东方网

  > 正文

  深喉该不该得到报酬?

  选稿:项凌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长平 2005年6月6日 10:59

  我们都知道美国新闻业是商业化运作,但并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跟钱有关。“深喉”的现身就是一个例子。

  《华盛顿邮报》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记者,从一起看似普通的行窃案追踪调查到白宫,最终让尼克松含泪辞职,一段本身已经足够传奇的历史,又加上了一个神秘的外号“深喉”的白宫线人,这个故事更加扣人心弦。几天前,前联邦调查局副局长的马克·费尔特,这位91岁的老人,打破了要把秘密带进坟墓的前盟,自曝“深喉”身份,成为轰动新闻。

  “水门事件”使得《华盛顿邮报》由此名声大振,这么多年来所获利润有多少归功于此,怕是难以计数。两个年轻的记者一举成名,尤其是鲍伯·伍德沃德顺势成长为顶级政治记者,跃身报社总编辑助理,已经有多本白宫纪实报道成为畅销书,据说眼下也正在赶写有关“深喉”故事的新书,其畅销获利指日可待。描写“水门事件”的好莱坞电影《总统班底》,自然也捞足了票房。

  但是为维护美国民主、也为创造这些财富做出重要贡献的费尔特先生及其家人,这几年却在为金钱发愁,一直想把这个值钱的消息换一点钱以补偿孙子的学费欠债。为此,他的律师先后跟舍得花钱的畅销杂志《人物》和《名利场》谈过价钱,作为有偿消息出售,但都遭到了拒绝。据称费尔特本人也跟《华盛顿邮报》谈过几次,估计也是因为钱的问题没谈成。

  最终《名利场》刊登了这个故事,无论是当期发行量还是其潜在收益,显然大捞了一把。但是费尔特并没有直接得到消息提供费,杂志所付的,不过是他的律师作为作者所得的稿费1万美元。这个价格,并不是这家以天价稿酬著称的杂志的最高开价,低于一些明星内幕消息。这1万美元中,律师将分给费尔特多少,我们不得而知。

  其实商业化并不是没有原则的惟利是图。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已经告诉我们,这样的社会自有它的信仰源头和伦理准则。就新闻业而言,我在伯克利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新闻学院都有过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知道每一个记者在新闻学院所学到的,主要是如何运用言论自由,进行充分的新闻报道,包括新闻报道的技法和法律道德原则。记者不仅不能从采访对象那里收取红包,也不可以付钱给采访对象购买消息。他们认为这样做会鼓励提供假消息,并可能导致记者的腐败行为。

  在英国,一些小报大张旗鼓地出高价购买消息源,但是老牌大报一直拒绝这一做法,仍然坚守和美国同行一样的原则。

  这次“深喉”现身事件中,费尔特老人的经济困窘引发了人们对这一原则的争议。

  如上所述,珍贵的新闻线索的确创造了财富,而且报社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控制假消息和记者腐败,或者反过来说,假消息和记者腐败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侵入。《纽约时报》发表的一篇文章就认为,应该支付费尔特先生报酬。

  也许这一条具体的准则会得到改变,但我相信其中所体现的新闻精神还不会改变。

  因为公众之所以对媒体有着天然的亲近感,绝大多数记者之所以能得到公众的尊敬,干一行的,多半是理想主义者,并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东方网,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