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早年投身抗日战争 一生致力宣传中国爱泼斯坦在北京逝世(附图片1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11:19 环球时报
  本报记者 刘洋

  5月26日,中国籍犹太裔国际著名记者、作家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而就在一个月多前的4月20日,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刚刚迎来自己90岁的生日。

  今年4月1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到爱泼斯坦家中,祝贺他的90大寿。爱老把他的新著《见证中国———爱泼斯坦回忆录》赠送给胡锦涛主席。

  向世界宣传中国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1915年4月20日生于波兰华沙,犹太族。1917年随父母迁居中国,并在天津读书。1931年,16岁的爱泼斯坦初中毕业,在《京津泰晤士报》开始了记者生涯。

  1933年,爱泼斯坦与斯诺夫妇成为朋友,开始在斯诺夫妇主办的《民主》月刊写稿。在斯诺的影响下,爱泼斯坦坚定地投身到中国的抗日斗争当中,开始为中国革命工作。

  1944年,他以美国《纽约时报》、《时代》杂志和联合劳动新闻社记者的身份,参加了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突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访问延安,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同志的接见。随后,爱泼斯坦赴美,任美国《联合劳动新闻》总编辑,后参加美国争取远东民主政策委员会。1951年,应宋庆龄之邀到中国参与创办了对外英文刊物《中国建设》(后改名为《今日中国》)杂志。1957年,经周总理特别批示,爱泼斯坦加入了中国国籍,并于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爱泼斯坦一生致力于向世界宣传中国革命及改革开放的成果,他的诸多著作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中国。此外,他还参与了《毛泽东选集》和《邓小平文选》英译本的定稿工作,以及党和国家许多重要文件的英译文审定工作。

  与宋庆龄交情很深

  1938年“九·一八”国耻日,爱泼斯坦在广州街头采访抗日游行示威时,第一次见到了对他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人———孙中山夫人宋庆龄。1939年,广州和武汉相继沦陷后,爱泼斯坦工作的合众社认为中国的抵抗会逐渐消沉下去,同时日本会成为合众社在亚洲最大的客户。于是,他们以爱泼斯坦过于“亲华”而不适宜在日本占领区工作为由,将他解雇了。

  这个变动却成为爱泼斯坦一生当中的分水岭。他来到香港,加入了老朋友宋庆龄领导下的“保卫中国同盟”。在此后几十年的时间里,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1975年,宋庆龄委托爱泼斯坦在她去世后撰写传记。宋庆龄生前曾谢绝了许多人为她作传的请求,她说,只有爱泼斯坦是她信任并可以为她作传的人。撰写《宋庆龄传》时,爱泼斯坦已年届七十,那段时间,他经常到宋庆龄故居写作,历经10年,终于成稿。

  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

  文化大革命期间,爱泼斯坦同样未能逃脱厄运。当时,文革中很多“红卫兵”组织请他去参加集会并且在会上讲话,他一般都会参加,只有一次他拒绝了———有一群红卫兵要把刘少奇“揪”出中南海,邀他同去。因为爱泼斯坦的这次拒绝,为自己招来了厄运。不久,他和夫人邱茉莉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关进监狱,一关就是5年。

  即使遭遇了不公正的对待,爱泼斯坦仍坚定他的信仰。他在回顾自己在文革中的经历时说:“无论当时处境多么艰难,我始终相信中国共产党一定会处理好自己的问题。”爱老生前曾经说过:“在历史为我设定的时空中,我觉得没有任何事情比我亲身经历并跻身于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更好和更有意义。”为表达对于老人的敬意,《今日中国》杂志社在爱泼斯坦先生90岁大寿时,曾特别为他写了一副对联———仁者无边寿,人近百年犹赤子;德人有殊荣,业传千秋待后人。这句话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老人家的一生。图片:

  爱泼斯坦(晓烨/摄)
早年投身抗日战争一生致力宣传中国爱泼斯坦在北京逝世(附图片1张)
《环球时报》〔20050603 第18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