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订单农业”缘何成“伤心订单”? 06-06 09:37:11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12:53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自“仙人掌订单诈骗”事件被媒体曝光后,终于揭开了订单农业潜伏已久的“买不了单”之隐患。

  其实,刺痛农户的不仅是仙人掌,还有波尔山羊、黑豚、鸵鸟等特种养殖。一份调查显示,自2000年以来,全国“农业订单”的兑现率一直徘徊在20%%左右。

   曾经如火如荼的“订单农业”何以成为农民的“伤心订单”?首先,“公司+农户”的模式本身存在的很大的缺陷。主要是公司与农户身份及力量不对称,农户太过分散,容易被各个击破。农户与公司的力量不平等,即便打官司也处于弱势状态。

  其次,高回报率诱你入套。“种上半亩仙人掌,此地有金三百两”,许多“订单农业”就是通过让人心动的广告,吸引那些希望通过靠种植这些特种产品发财致富的农民。但心怀发财梦的农民那里会想到,有不良商家以高额利润和产品包销作诱饵,引诱使种植户种苗圈钱,甚至部分“订单农业”的经营模式已与非法传销相当类似,而传销工具就是所谓的包销农产品。

  第三,订单的签订随意性较为普遍。有的企业为了保证自己的货源,在没有对市场做充分调研之前,就盲目签“订单”。一旦市场发生变化,企业便无法应对。而刚接触这些新事物的农民,事先缺乏必要的市场调查,盲目地签订了合同,对其合法性、可行性缺乏必要的论证。

  第四,订单内容不规范,合同的执行得不到保障。不少订单为内容单一的产销意向书,与严格的经济合同相去甚远,如果收购方违约,农户难以追究,导致农业订单兑现难。有的农民本身就是文盲,对合同条款内容不问不闻,不仔细推敲;有的农户对收购方的“解释”一知半解,言听计从;还有的农户漠视合同重要性,把合同当作一张普通纸随意处置。

  第五,个别地方不按市场规律办事,行政手段干预。在发展“订单农业”的过程中,有的地方政府强行“拉郎配”,以政府的名义代替农民与商家签订单,然后层层下达种植指标,签罢订单后又撒手不管。

  加上“订单农业”缺乏规避风险的机制。特种养业的产品都具有特定的消费人群、特定的市场,一般来说市场容量有限。除了人为炒作的短期暴利,其产品价格一定会受到市场规律的约束,一旦产品过量,又没有综合加工体系作支撑和市场销售渠道作保证,产品滞销是必然的结果。而寄希望于依靠订单农业实现脱贫致富的农民,缺乏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的“订单农业”,农民频频受伤也就不足为怪了。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