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资深报人、著名作家张恨水 06-03 15:30:29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12:53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本报记者邱正平/文

  皖籍名流

  五月江淮,惠风和畅,莺飞草长,好一派百花争艳,生机盎然的景象。

  今年5月18日,是中央文史馆馆员、著名皖籍作家、资深报人张恨水先生110周年华诞。5月24日至25日,中央文史研究馆和安徽文史研究馆在张恨水先生的故乡——安徽潜山县,举办了张恨水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张恨水抗战作品研讨会,追思张恨水先生一生的人生历程和重大成就,研讨他艺术创作的丰富经验和独特贡献。

  张恨水生前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是很有名望的通俗文学和章回小说作家。几十年间他留下了120多部通俗小说,以及大量的杂文、散文、诗词和剧本,字数达三千万左右。小说和散文构成了张恨水文学天地的两大支柱。

  在其卷帙浩瀚的文学创作中,影响最大的首推其小说。他的小说曾一次次引起强烈的的社会轰动,纪录了从辛亥革命到解放前夕政治上的风云变幻和人世间的忧患沧桑。自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他的《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满江红》、《燕归来》等等长篇小说名篇佳作,便相继喷涌而出。张恨水也因此而名声大噪。抗战爆发后,张恨水的小说创作在题材与思想内容上发生了质的飞跃,《八十一梦》、《水浒新传》、《魍魉世界》及四十年代末的《五子登科》等长篇新篇面世。其中以社会讽喻小说《八十一梦》最有代表性,这是抗战时期销售数量最多的一本书,延安曾翻印。周恩来曾肯定《八十一梦》的进步意义时说:“同反动派作斗争,可以从正面斗,也可以从侧面斗。我觉得用小说体裁揭露黑暗势力,就是一个好办法,也不至于弄到‘开天窗’。张恨水先生写的《八十一梦》,不是就起了一定作用吗?”解放后,张恨水先生虽因病小说创作数量锐减,但仍连续写作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秋江》、《白蛇传》、《孔雀东南飞》等十多部中、长篇小说。茅盾曾称赞说:“三十年来,运用章回体而善为扬弃,使章回体延续了新生命的应首推张恨水先生。”

  散文,是张恨水文学创作的另一大门类。与小说相比,其散文创作不但能更直接、更具体、更集中地体现作家个人的人生体验、思想情感、人格意识和审美情趣,而且内容厚重,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品类齐全,一些堪为传诵流世的典范之作。

  张恨水先生不仅是一位大作家,而且还是一位终身以新闻为业的资深老报人。“五四”前夕出任芜湖《皖江报》总编辑,直至四十年代末辞去北平《新民报》职务。在他几十年的新闻工作经历中,做得最多也最为称道的则是编辑报纸副刊。这位“副刊圣手”主编副刊的非凡业绩,在我国新闻史上留下了令人高山仰止的丰碑。正是在恨水先生恪守的新闻工作者“不入官场,不涉商场”敬业操守的感召之下,笔者心甘情愿地在报纸副刊这块园地上乐此不疲地耕耘了三十载!为家国匡扶正义,为百姓仗义执言,甘苦自知,无怨无悔。

  张恨水早期受过“鸳鸯蝴蝶派”的影响,但由于他是一个很自觉地追随时代前行的文化人,上世纪二十年代以后开始摆脱旧式言情小说的套路,走上了现实主义的道路。诚如老舍先生所说,张恨水先生不但“是国内惟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而且“是个没有习气的文人”,“真正的职业写家”,一个“真正的文人”,他“最重气节,最富正义感,最爱惜羽毛。”这一评价自是中肯之言。

  张恨水思想与创作的进步,曾得到过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肯定与关怀。1942年秋,他受到过周恩来的亲切接见。1944年6月,毛主席在接见中外记者时,也曾肯定与赞扬过张恨水的《水浒新传》,并关切地询问过张恨水的近况,还希望他有机会去延安看看。1945年8月重庆谈判期间,经周恩来介绍,张恨水认识了毛主席,并受到了毛主席的单独召见,有过两个多小时的长谈。毛主席很关心他的生活,对他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与鼓励,又同他谈论了有关小说创作的问题,还送了他延安自制的呢料和陕北特产红枣与小米。新中国成立后,张恨水一如既往地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与照顾。他曾应邀参加首届全国文代会,又受聘为文化部顾问,还参加了中国作协,进入中央文史馆是他晚年生活一悠扬大事。

  “自由共道文人笔,最是文人不自由。”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张恨水先生及其创作曾受到过不公正的评价。但随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这种状况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广大读者不但逐步认识了张恨水创作的思想、艺术和历史价值,而且也逐步认识了张恨水先生那种自觉追随时代前行的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大概也正是直到今天,张恨水先生的小说、散文仍被不断重印再版,多部小说仍被不断改编搬上银幕视屏,仍拥有大量读者与观众的重要原因所在吧。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今天,在张恨水先故里举办张恨水先生11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并就张先生的人品文品进行学术研讨活动,旨在从张恨水先生的人生与艺术创作历程中汲取宝贵精神和营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新贡献。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