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媒体压力下的机会平等幻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00:04 红网

  一名残疾考生给《中国青年报》编辑部来信,呼吁“大学啊,请别把我关在大门之外”。而从该报的报道来看,残疾考生进入高校的限制确实放宽了,据残联等相关部门统计,这两年残疾考生的录取率已经在九成以上。但是现实生活中,每年高考前总有不少残疾考生担心自己无法得到公平对待,高考结束后还有一些达到高校录取条件的残疾考生被高校拒之门外。(见《中国青年报》6月6日)

  面对残疾考生有可能被侵权的现实,各地的残联找到了一个法宝:借助媒体压力,并且媒体压力有时比正规的协调管用。为什么媒体压力比正规的协调管用?相信这是所有人的疑问,也是所有人的遗憾。在实现机会平等的道路上需要借助媒体的压力,而不是求助于正常渠道或制度保障,对公众来说,不是遗憾是什么呢?在媒体压力的机会平等还能走多远?

  残疾考生呼吁“大学啊,请别把我关在大门之外”,本质上是对机会平等的渴望,是对发展潜能的机会平等的渴望。在现实生活中,机会平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竞争权利的机会平等,主要是获得职务、地位、权力、财富的机会平等,不过这种机会平等是形式的、表层的机会平等。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发展潜能的机会平等,主要是受教育的机会平等,可以归结为每个人的才德都有平等的机会发挥,这是实质的、深层的机会平等。笔者以为,这位残疾考生的呼吁,表达的正是对实质的、深层的机会平等的渴望。

  而需要借助媒体来实现这种机会平等,揭示的恰恰是社会机会平等实现机制的不完善,是机会平等道德性的缺憾。何谓机会平等的道德性?不论是深层次的机会平等,还是表层的机会平等,表达的仅仅是机会平等的深浅度,而机会平等的道德性完全取决于机会的提供者是谁。正是由于整个社会在实现残疾考生权利方面的被动姿态,才导致了机会平等道德性的拷问,而这种拷问促使我们反思:我们应该怎样实现实质上的机会平等,并保持机会平等的道德性。道理很简单,机会平等是保证社会公正的必要前提,机会平等的道德性是社会和谐前进的必需品。

  当有残疾考生被侵权时,各地的残联经常通知当地的媒体,让媒体全程跟踪协调的全过程,这种媒体的舆论压力有时候比正规的协调工作有用得多。我们不必否认媒体在实现社会公正方面的巨大意义,但是当看到媒体压力比正规协调更管用时,难道不正是说明了我们的社会缺乏的不仅有机会平等,还缺乏保证实现机会平等道德性的元素,也足以证明,在某些方面,机会平等还仅仅是一种幻象,在媒体压力下实现的平等决不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保证机会平等道德性的实现,这应该是保障残疾人权利和建设和谐社会着力考虑的问题。

  实质的、深层的机会平等,告诉我们,不仅要关注竞争职务、地位、权力、财富的机会平等,更应关注良好教育、发展潜能的机会平等。“大学啊,请别把我关在大门之外”,希望我们都能正视这个话语背后的机会平等道德性缺失的本质,并着力解决之。(稿源:红网)(作者:朱四倍)(编辑:潇湘行)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