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伪国际规则也是洋垃圾(时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03:02 人民网-江南时报

  从6月13日开始,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刮胡刀等客用消耗品,将在北京的建国饭店、西苑饭店等13家饭店的客房中消失。他们率先在全国饭店业启动“饭店绿色行动”,希望用这种举动激发公众环保意识,避免一次性用品带来的环境污染(见6月6日《北京娱乐信报》)。

  当年打着跟国际接轨旗号,被广泛引入餐饮宾馆服务业的一次性用品,今天回头认真检讨时,很多人才发现,自己不仅跟国外人的生态理念格格不入,反倒显得大手大脚土气傻帽。一次性物品的广泛使用,加剧了自然资源的短缺,并且成为垃圾泛滥和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这些年曾经无数次潇洒做出的“一次性”动作,给现在和未来带来了“多次性”麻烦。

  由于不能重复利用,加之不少一次性用品中塑制品居多,不易腐烂,焚烧起来会释放有毒气体,在不断堆高的垃圾山中,一次性用品是让环卫和环保部门最为头疼的不可利用品及难以收拾的重度污染品。

  崭新的互联网技术拉近了地球村的距离,涉外经济贸易和社会交往的频繁,让我们有更多机会近距离观察各种科技人文生态。这时候我们才发现,被商家挂在嘴边的“国际规则”竟然是虚假的商业噱头和漂亮的营销谎言。国外宾馆的客房中都是没有一次性牙膏、洗发液、拖鞋等物品的,所有东西须由客人自备;一次性木筷早被国外环保主义者视为眼中钉,韩国6年前已开始使用金属筷子来替代,而日本每年从其他国家进口250亿双筷子受到了环保组织的多次警告……为什么商家在引进这些一次性用品时,屏蔽了巨大的反对声浪,直到资源紧缺、垃圾成山、污染加剧等本可以避免或缓解的“发展病”上身,公众才感到上当受骗?道理其实很简单。一叶利益障目,使某些人根本无视生态成本及其他社会发展成本。这张迷惑力极强的“接轨”标签,掩盖的是并不清洁的“洋垃圾”。

  从一次性用品漂洋而来,由热而冷、由喜而忧、由迎而拒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如下教训:对所有引进的商业观念和消费理念,必须通过科学发展观的过滤监测。否则,物质“洋垃圾”将污染我们的财富清单,观念“洋垃圾”对经济社会运行质量的毒害更难消除。

  《江南时报》 (2005年06月07日 第三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