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填平城乡教育“沟坎”:运城市实施公平教育工程的成功实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04:51 山西日报

  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保障农村孩子平等享受优质教育,满足人民群众享受良好教育的愿望?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运城市,通过实施教育公平工程,让城乡师生共享教育资源,在同一起跑线奔跑,努力填平城乡教育的“沟坎”。

  为每户培养一名大中专学生,实现“教育富民”

  平陆县坡底乡村地处大山深处,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文化村。村民们攀比的不是瓦房盖得如何,而是子女们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全村22户培养出了16名大中专学生。正是由于这些走出深山的学子,把这个过去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的穷村带上了富裕之路。每年春节前,该村收到外地的汇款都在10万元以上。夏县裴介镇的郭根明,祖祖辈辈是农民,他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后,把亲戚朋友和村里一批农村青年带到西安共同经商创业,现已成为陕西省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恢复高考制度20多年时间里,一批又一批有作为的大中专毕业生,不但改变了自己家庭的面貌,而且带动一批村民摆脱了贫困,走向了富裕。这些显著的变化,触发了运城市决策者“教育富民”的战略构想。从去年以来,运城的市、县、乡三级成立了由党委、政府一把手担任组长的领导组,着力构建一个基础教育水平较高、职业教育贡献突出、高等教育门类齐全、终身教育更加完善的现代教育新体系,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受教育机会。为了解决好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规模过小的制约,运城市开始对普通高中进行整合,消除薄弱校,整合一般校,扩大优质校,为农村孩子提供了更多的接受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机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办学质量和效益并没有下降,全市在校生人数增加到11.6万人,年高考入学人数达4万人,入学率达到42%。特别是全市20所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年招生人数占全市的56%,年录取人数高达70%以上。

  搭建一条信息高速路,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

  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让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一样共享优质教育,以农村教育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现代化,是运城市打造教育公平的途径之一。夏县实验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地理位置偏僻,师资力量薄弱。为了尽快让学生接受优质教育,他们采用卫星同步课堂教学的方式,将全国名校的教学实况引进课堂,进行直播教学,与名校师生共同学习,共同研讨。坚持使用两年来,不仅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受到名校文化的熏陶。在运城,与名校联手,建立资源共享系统,为师生成长搭建技术平台的学校数不胜数。稷王小学的教师们在备课时通过宽带网与北大附小教师相互交流,借用名校优质资源、接受名师点拨指导,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水平明显变化。开发和整合本地优质教育资源是该市农村中小学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重要内容。市政府为建设市教育信息大楼、教育网站、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一次拨款400万元,并且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奖励和补贴。市教育局筹措80余万元,与西安交通大学、运城网通公司合作,引进“天地网”远程教育技术,建设运城远程教育中心网络。同时,整合全市名师资源,建立河东名师网校,建起了50所名校资源开发基地,组建了千名河东名师队伍,初步形成了市、县、校师生共建共享的教育资源库。如今,运城市13个县(市、区)全部实现了“校校通”,10%的学校实现了“班班通”,2268所学校接通互联网,386所学校建起了校园网,装备电脑3万余台,达到了高中生10人、初中生15人、小学生20人人均一台计算机的标准。稷山县为了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面貌,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大做文章,一年内投资2000多万元,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班班通”,并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网络化实验县。此外,全市还针对农村优秀教师严重短缺、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质量较差等问题,实行新任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和城镇骨干教师轮岗支教制度,新录用的大中专毕业生,在农村学校至少任教服务三年时间,年龄男不满45周岁(女不满40周岁)的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时间不少于一年。城乡对口定期支教的学校一般为三年时间,每年学校交流教师不低于教师的5%,一学年轮换一次。轮岗支教期间,教师的人事关系、工资待遇不变,优先评模、晋职等。轮岗支教,使农村娃娃长了“见识”。

  保障每一个孩子都能上起学,不让贫困生输在起跑线上

  4月4日,是新绛县古交镇北古交小学四年级学生特困孤儿张俊霞的12岁生日。张俊霞家里一派暖融融的气氛。为她祝贺生日的不是她的父母,而是县教育局干部、张俊霞的党员代理父母尚文元、刘爱蓉和40多名同学。2000年,张俊霞的亲生父母先后病逝,家境特别贫困,每月靠村委救助的两袋面维持生计。尚文元、刘爱蓉获悉后,主动与其结成党员代理父母,每年拿出300余元,帮助特困孤儿接受义务教育。这是新绛县为着力解决贫困孩子上学难问题,在教育系统开展的以“扶壮一棵苗,包联一所校”为主要内容的百名党员下基层,千名教师进万户,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活动。运城每年都有10万名以上的学生因家庭困难而面临失学,但这些贫困生仅仅依靠社会捐助是远远不够的。2004年,市委、市政府把资助贫困生列入“为民工程”之中,并建立了贫困生资助机制。市政府明确规定,贫困生资助工作由各级政府负责,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多渠道筹集。市、县两级政府在认真发放好中央、省保学金的同时,建立市、县政府保学金制度,市政府从2005年起,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列支100万元,县级政府每年拿出20万元;积极引导和激励社会各界与企事业单位捐资救助贫困生;全市中小学每年从学校学杂费中拿出5%-10%,从勤工俭学收入中拿出一定数额的奖金,作为贫困生救助资金。2004年2月,市教育局启动贫困生救助工程,局领导每人资助两名贫困生,机关干部与市直学校领导每人资助一名,市直学校每五名教师资助一名,保证贫困生受完义务教育,市直教育系统每年捐助达24万元。在教育部门的带动下,市直单位党员干部职工纷纷献爱心,共捐款130余万元。去年,该市共筹资700余万元,对20433名贫困生给予资助,免费为11.8万名贫困生提供教科书,全市无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2005年,运城市政府继续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一次预算400万元,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家庭困难学生予以补助。河津市从今年起,免去义务教育阶段6万余名学生学杂费。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运城市构建和谐社会从促进教育公平入手,不仅让农村孩子有学上、上起学,而且能够享受更多更好的优质教育。这块黄河文化厚重的土地上的明天将更加和谐美满。本报记者管喻李宁波本报通讯员刘俊杰(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网络编辑:张星秀)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