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洋浦:留下的人见证今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07:24 人民网-华南新闻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对于渴望在经济大潮中搏杀的年轻人而言,洋浦就是天堂,即便它一度被称为‘放羊的经济开发区’。”12年前,陈远明随着开发洋浦最早的施工企业凯丰机械化施工公司一起来到洋浦,他笑称,洋浦开发建设的第一铲是他铲下的。

  企业家:洋浦已成为“政策最优、环境最优、服务最优”的投资热土

  白手起家的陈远明1994年进军洋浦餐饮业,从凯丰公司的职工食堂做起,如今已经是集美食城、餐饮、宾馆、商铺出租于一身的洋浦知名企业家。提起当年,陈远明说:“洋浦的低潮就是凯丰的高潮,1995年至1997年,趁很多单位撤离洋浦的时机,凯丰公司物超所值地进行了很多投资,这种信心来自于对洋浦中长期发展的判断。”2005年5月,记者来到洋浦金沙滩518豪华游轮采访。游轮的老板姓李,年轻有为。李老板说他现在已实现“小康”,正朝着“大康社会”努力,他的“大康社会”是在不久的未来将金沙滩建成洋浦最美的景观,把全国的客人吸引到这里。李老板说,他这种信心来自于洋浦现在的人气。

  洋浦人气的确旺了。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饭店、汽配厂多了。一家广告公司原来平均每天的营业收入不到100元,现在光靠工程图纸,一天就能收9600元,房东们也终于把房租盼到了1000元以上,并且紧俏得很。港口也繁忙起来,税务厅和茶楼一样热闹起来。据了解,仅金光集团(APP)的纸浆厂建筑工人就增加了数千人。新的炼化项目将为洋浦增添多少就业人口还不得而知。

  事实上,洋浦不断改善的工业生产条件,以及洋浦管理局对投资者做出的郑重承诺,使得洋浦正在成为“政策最优、环境最优、服务最优”的一方投资热土。洋浦已从过去的小项目招商到现在的大项目落户,呈现出了建设速度加快、大项目拉动作用增强、区内产值大幅提升等特点。

  公务员:国家、政府全力支持,洋浦大发展只是迟早的事

  “是金子总有闪光的时候。”1991年到洋浦的朱一清现在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局工作,他说这是他“坚守在洋浦唯一的理由”。1989年4月28日,小平同志对设立洋浦经济开发区做出批示:“海南省委的决策是正确的,机会难得,不宜拖延”;1990年5月16日,江泽民同志视察洋浦经济开发区;1996年4月4日,胡锦涛同志视察洋浦经济开发区……当时光的车轮飞转到200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视察洋浦,洋浦承载着中央几代领导人深切的关心和厚望。它的高速发展只是时间的问题,如今已经“早生华发”的朱一清对此坚信不疑。

  记者在洋浦开发区管理局人事部采访时,看到一份同济大学关于研究生张进改变培养类型的决定,内容是:“张进,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0级秋季非定向培养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号:00101045。该生因工作需要,个人申请改变培养类型由计划内非定向改为计划内定向培养研究生,并提供了定向培养单位(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局)‘引进专业管理人才的函’”。张进说,做出这样的选择原因很简单,接到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局局长丁尚清的电话后,他独自到洋浦实地考察,洋浦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张进出乎意料,那种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只有在1993年时昙花一现般地出现过,如果说当时洋浦的开发因为建立在房地产泡沫之上而显得浮躁,那么,如今依托实实在在的大项目,洋浦的发展脚踏实地。政府与开发商关系的调整,让洋浦的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洋浦这些年走了很多人,走出去的是为了求发展,没走的并不表示不求发展。”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局毛华茂说得十分郑重。作为留下来的一员,毛华茂说:“1994年来到洋浦,能留在洋浦直到今天,这本身就是一种信心。”洋浦开发建设十几年来,已经投入60多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国际大型工业项目建设要求的标准,建成了一批水、电、道路、通讯、地下管网和港口码头,具备了大规模上项目、上大项目的基本条件。特别是本届海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洋浦的规划布局和产业定位,抓资产重组和大项目引进,使洋浦开发建设出现了新的重大转机。同时,外部经济环境对加快洋浦发展十分有利,新的政府主导开发模式为加快洋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老百姓:教育是洋浦可持续发展的信心源泉

  “洋浦开发十几年,教育是最大的亮点,群众受益最大的也是教育”。谈到教育,洋浦干冲区小学的老校长李日辉充满自豪。这些年洋浦老百姓的教育意识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尤其是大项目进入之后,想进大企业工作没有文化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对洋浦居民知识观念的改变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李校长说,洋浦开发建设之前,教育水平与岛内学校相比相差半个世纪,与全国教育水平相比相差一个世纪,那个时候,洋浦许多孩子一到中学就转到周边市县的学校求学,如今除了外出求学的孩子全部回到洋浦外,周边市县的许多孩子也纷纷到洋浦来求学。

  洋浦实验学校校长助理王建国告诉记者,过去,到实验学校读书的多是洋浦机关单位公务员、港务公司员工以及一些老板的孩子,普通居民的孩子很少,并且学生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时甚至不得不通过限招男生的强硬措施来调控学生的性别比例。现在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出海的渔民,都纷纷找关系让自己的孩子到实验中学来读书,尤其是洋浦管理局实施民心工程,让开发区所有居民的子女全部免费读书之后,“重视教育”在洋浦已成为一种自上而下的作风。据了解,2004年9月以来,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局共投入460万元补助教育,全区9713名适龄学童受惠义务教育。在经济高速运转的今天,决定经济竞争的关键在科技,决定科技实力的基础在教育。洋浦义务教育可谓一步到位,为老百姓彻底摆脱贫困,为洋浦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片绿色的仙人掌折断跌到地面上,你以为它枯死了么?不!它用它身体内的养分,又培育出另一片青春焕发的小仙人掌来,这才真叫做‘落地生根’。”4天的采访结束了,洋浦人生动而意味深长的表述,让记者深切地感受到,洋浦就像曾经遍布在这片土地上的仙人掌一样———坚强、自信、欣欣向荣!

  《华南新闻》 (2005年06月07日 第四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