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今日金三角(出访归来)(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07:26 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日金三角(出访归来)(图)
图为标有“金三角”字样的标志性建筑。

  本报主动性 宣宇才摄

  本报记者组

  远离了闹市的喧嚣,清晨的静谧中闻得了久违的鸡鸣。登上记者下榻旅馆的二楼平台极目望去,远山间云雾缭绕,北来的湄公河在此转了一个身,弯出两片沙洲,鬼斧神工般划出了一个三角形。左前方隐约可见数幢红顶建筑处已在缅甸境内,河对岸右前方密林深处便是老挝。身在泰国北部清盛市的苏鲁克镇,眼前的一切都在提醒记者:这里就是金三角地区的心脏地带。

  打击制毒贩毒不手软

  提及金三角,许多人的脑海中立即闪现出“毒品”、“倾轧”和“罪恶”等字眼。记者带着搜寻的目光,从清莱府到其所辖的清盛、湄赛,再转至清迈,但见田野里种着水稻等粮食作物,山坡上大片茶园,荔枝树、芒果树上果实累累。从表面上看,整个泰国北部已难得见到妖艳的罂粟花。“今天的金三角早已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毒品泛滥了,”清莱府府尹沃莱特告诉记者,“现在金三角虽然仍然有毒品交易的存在,但至少在泰国一方已经杜绝罂粟种植20多年了。”沃莱特说,泰国北部禁毒主要有3个经验:首先是泰国王室和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禁毒,拨出专款鼓励当地农民开展替代种植;其次是用法律严厉打击走私贩毒,严判贩毒者,没收其所有财产;最后,积极开拓泰国北部的旅游市场,扩大与中国等国家的边境贸易。

  苏鲁克镇金三角公园中的“鸦片博物馆”是泰国王室和政府大力禁毒的生动写照。走进这座建在山林环抱之中的博物馆,先要经过一道137米长的走廊,走廊里灯光迷蒙,闪烁出两边墙壁上雕刻着的各种表情痛苦万状的人像,寓意着毒品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博物馆利用声、光、电技术,分门别类地介绍了鸦片的起源、用途、危害,以及在该地区泛滥的历史等。在博物馆放映的一部短片中,还特别介绍了美国中央情报局为了扶持反共力量,曾与金三角地区多股贩毒势力狼狈为奸。据博物馆的讲解员介绍,来这里参观的主要是当地人,许多学校还组织学生定期参观,让孩子们认识到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不过,博物馆的统计数字还是表明,2002年来自泰国的毒品仍有9吨之多。只不过与其他国家相比,这个数字已经小多了。

  让金三角真正成为金三角

  在东盟与中国共同致力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独特的地理位置使金三角地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从中国云南启程沿湄公河南下的水道愈益繁忙。在一片繁忙的清盛码头,记者见到标有“中国思茅”、“中国版纳”等字样的货船正在紧张地装货。码头经理萨玛那斯告诉记者,每月平均约有200艘来自中国的货船在这里装、卸货物。

  位于泰国最北端的湄赛市是泰缅边界城镇。在湄赛市长威猜的亲自安排下,记者通过泰缅两国海关,直接进入缅甸境内。在紧靠泰缅边境缅甸一侧的大其力市场,数百家店铺密密麻麻紧密相连,摊位上的各种商品多为“中国制造”。回到泰国境内后,威猜市长又带领记者来到位于泰缅边境的湄赛河边。在那里,一条横跨界河的大桥和海关新址正在建设当中。“这条新通道的建设完全是为了方便从中国来的货物流通。”威猜说,“此外,我们还计划在湄赛建立一个全新的物流中心。”

  在金三角,记者遇到许多到那里享受恬静的各国旅客。据统计,目前每年到这一地区的游客已经达到了十几万人次。金三角正在成为泰国的旅游品牌。“我们欢迎有更多的中国游客到这里来,”沃莱特说,“不断发展的经贸合作和旅游业等将使金三角成为名副其实的金三角。”

  “国家强大了,我们就沾光”

  位于金三角的泰北山区中,有一处名为美斯乐的山村。这一山村的居民便是当年从中国大陆溃败到泰北地区的原国民党残部官兵及他们的后裔。

  从1949年溃不成军到从云南仓皇逃入缅甸,从1953年和1961年两度撤台到剩余残部与缅军对峙后被迫转入泰北山区,从被利用七次作战“征剿苗共”到被同意“归化泰籍”,从当年大做毒品生意到今日改种茶园片片,这支国民党残部及其后裔有着一段令人慨叹的经历。2003年12月,意在记载这段历史的“泰北义民文史馆”在美斯乐建成。在这一文史馆内,陈列着台湾作家柏杨就这支国民党残部写下的一段感言:“一群被遗忘的人。他们战死,便与草木同朽;他们战胜,仍是天地不容。”

  当年带领国民党残部进入泰北山区的段希文将军已于1980年去世,后人在美斯乐为他建立了一块墓地。在“段将军希文墓”前,记者见到游人寥寥,墓前香案上残留着些许祭礼,其中一个托盘上铺着一份2004年6月28日的《世界日报》,那上面的通栏标题赫然入目:《阿扁的道德困局,台湾的锁国困境》。在距墓地不远的“段将军茶店”,记者见到了段先生的儿媳曾化仪女士。来自台北的曾女士谈及往事百感交集,说到未来喜笑颜开。“我要让老三到北京去读书。”她告诉记者。

  经营着“风雅轩”餐馆的是曾在段希文部任参谋长的李凤梧先生遗孀梅景及她的一对孪生子李泰增和李泰福。李氏兄弟人高马大,今年都是本命年,生意也做得红红火火。哥哥泰增说他经常去云南采购,泰福说他马上就要去“苏联”(俄罗斯)。论及不久前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访问大陆之事,李氏兄弟连连点头说道:“这是好事,大家都是中国人,中国人要合作。中国人合作了,国家就会强大。国家强大了,我们就沾光!”

  《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07日 第三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