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费老不朽(心香一瓣)(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07:34 人民网-人民日报
费老不朽(心香一瓣)(图)
费孝通画像:李延声画

  吴志实

  费孝通先生走了,走得突然又不突然。毕竟已是九十五岁高龄,如此高寿的老人安然而去,我们难过的同时也应该欣慰。还记得,费老在弥留之际,容颜依旧,安详地躺在床上,医生们忙乱地进出,对老人进行抢救。那时,我脑子里蓦地闪出一个想法,就是:因老人的即将离去,一个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回首费老富于传奇色彩和充满独特学术魅力的一生,我们应该记住许多东西。尤其是他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所作的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日益显现出不朽的光辉。费老做过国家领导人,但他更像一介书生,有人说他是中国“最后的士大夫”,但他更有着平民质朴的本色。费老与他那代知识分子最大的不同点是“行知合一”,善于把政治活动与自己的学术研究结合起来。

  我想,人们把他称为大师也好,泰斗也好,费老的学术成就已经超越了他所从事的社会学和人类学专业的研究范畴,而其辐射所及,已然深入民众植根的沃土之中。作为他的部下或属下,近十年来我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他,看他如何做学问和怎样将学问运用到社会实践,这让我大开眼界。再早,在机关我也能见到费老,但那是远瞻,他留给我的印象只是一位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长者。而在我接手《费孝通文集》的编辑出版之后,有时为了工作需要与他一起出行,才真正使我能够感知和体悟到什么是先生的平凡和伟大。他平日讲话不多,除了讲学和下去调研,先生几乎都是默然的。人老了,便耽于思考。然而他在思考着什么?由于先生关注和思考的东西太多,我们虽在他左右却十分茫然。接触多了渐渐发现,我们对调研考察往往是走马观花,不得要领,而先生调研考察归来在总结工作时常常是一语中的。这需要学问,也要有眼光。特别是近几年,尽管先生还是马不停蹄、往来穿梭于基层搞研究,可他更关注的对象已然“从生态的研究进入到心态的研究”。看到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他开始思考中国进入小康社会将出现怎样的剧变,尤其是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将会怎样变化,世界各国之间怎样和睦相处。对此,费老从“文化自觉”的角度,指出国与国和人与人之间如何共存共荣的关系问题,并由此提出了他的著名论断,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然而就中国来说,天下和谐,首先还是要重在富民。而这也正是这位学贯中西的老人,一生孜孜以求的理想,而且越到晚年,他的这种心情也就越加迫切。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为了矢志不移的理想,他流过血汗,受过屈辱,失去过亲人,甚至被人误解……但“荣辱任来去”,已往的一切终不能动摇他所抱定的信念。这种坚韧力量的延续,是我在通读了费老七八百万字的文章后才有了更深的体会。先生写文章,绝非是无病呻吟,借古人的话说,那其中都是有“大义存焉”的。最让人感佩的是,闲下来的费老永远都手不释卷,好像这就是他的休息。埋头读书与著述,确乎已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一位耄耋老人,哪里来的这种力量?我至今不解。或许正是由于他的这种执著和勤奋,使得社会学这门并不怎么被人看好的学问,在他的身体力行之下,才成了今天的一门“显学”的吧。

  老实说,我是没资格在这里评论费老的,就像一开始读费老的著作,我是很胆怯的。可是一旦潜下心来读下去,便会觉得先生的文章不仅睿智厚重而且好读耐读,甚而会觉得滋味无穷。他的文如同人,更像是一坛老酒,愈久而弥香。不管是纯粹的学术著作还是调查报告,甚或评论随笔和杂感,其行文吐纳无不平易生动,娓娓道来,绝无那种坐谈性命之学的空疏说教。这不免使人想到费老是那种既得中国传统文化滋润,又得西学训练真传的人物。由是又让人联想到社会学在费老手中,经他的一番贯通融会,其作用和所发生的影响便在不知不觉中具有了普世的价值。费老为中国的社会学选择了方向,他倾注心力,播下了种子,不久的将来必定结出丰硕果实。

  在他去世的前两年,老人的体力已显出不支,可他还是不能安闲,他似乎已经意识到了什么,因此在2003年,他再一次回到家乡吴江做起调查,接着去了南京和上海,继而又去了黑龙江和山西,这之后他第七次到甘肃定西,转而再上广东,他放心不下他所研究的课题。他答应过人家,他就要践诺。他把相互的信任看得比什么都重。他常说,我是一介书生,而且已经老朽,没有什么可以报答人民的,只是大脑还清楚,可以帮大家想些办法,出出主意。他好像在与时间赛跑。特别是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费老依然席不暇暖,行色匆匆,以近乎宗教般的热情投身到调查研究之中。大家心疼老人,可也理解他的心情,让他停下来,无异于宣布老人生命的终结。

  当老人终于躺倒在病床上的时候,大家都来安慰他,可他知道,这回自己是不会走出医院了。他的头脑很清醒,他依然在思考着问题,挂记着没完成的工作,而他的手和脚已经没了一点力气。虽然大家还是坚信费老能够好起来,会像以往一样重新行走在城镇乡村,然而先生却用颤抖的手在纸上写下——不可能了。这是最让先生伤心的四个字。我们看了只有难过。

  费老走了。他说过: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人一代代地劳动生产,把时间变成了积累的基础,并在人文的世界里,留住了岁月流光……生命和乡土结合在一起,就不会怕时间的冲洗了。我想,费老这话不仅是说给自己的,也是说给我们的。时间会证明:费老不朽!

  《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07日 第十五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