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家发改委再次酝酿药品降价,老百姓欢欣鼓舞,制药企业连连叫苦——看病贵,到底贵在哪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07:52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新闻背景:国家发改委再次酝酿药品降价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据了解,本次降价将涉及16种抗生素和6种新进医保目录的药品,降幅平均高达60%以上,其中个别品种的降幅将达到93%。如果该降价方案通过,那么将是历次药品降价幅度最高的一次。长期被看病贵困扰的广大群众欢欣鼓舞,而制药企业却叫起苦来,“原料、能源等价格上涨,大型制药企业已经生存艰难。再如此降价,国内的大型制药企业必将面临生死考验。”

  普通群众狂喊看病贵,药品生产企业嚷着面临生死考验。普通老百姓付出的高昂费用到哪里去了呢?

  多年从事卫生行政管理工作的省卫生厅副厅长夏祖昌告诉记者,可以说看病贵是五大因素使然。

  城乡居民医疗资源差别和收入差别是基本因素。我国目前20%的城镇居民拥有80%的医疗资源;而社会资本的80%却掌握在20%的人手中。资料显示,一个普通居民生病住一次院的平均费用相当于其一年的平均收入。对占人群总数80%的收入较低的阶层来说,当然感觉看病贵。政府对医疗机构投入逐年减少。以县级人民医院为例,每年30万左右的投入仅仅能维持发工资的水平。许多医院要发展,设备需更新,就把费用转嫁到病人身上。现在的情况基本是小医院靠卖药,大医院靠卖材料如人工关节、血管支架等高质耗材求发展。

  药品及耗材虚高定价。这是看病贵的根本所在。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叫苦也有道理。药品的定价在我国实行的是“顺加作价”的方法,即层层加价,每个环节都有利益。对医院而言,越贵的药也越赚钱。这种定价制度的客观结果就是刺激了流通环节层层掺水、层层获利。药品之所以能大幅度地降价,只能说明其虚高的成分实在太多了。

  部分医疗机构偏离服务宗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药开得越多、检查做得越多,医院赚的钱也就越多,医疗费用的支出是外延性的,即没有上限。

  最后是合理的正常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支出也水涨船高。而社会的老龄化也导致医疗费用急剧增长。据统计,一个人一生中医疗费用的总支出最后两年可占到50%。②7本报记者苑海震责任编辑:陈要逢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