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贫困生微笑着面对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08:08 红网-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张茧 刘爱民 通讯员 石绍根 舒开

  前不久,记者在吉首大学采访,一个毕业离校的贫困大学生传递爱心的故事让我们感动———

  故事还得从两年前说起。2003年,该校中文系99级学生吴海娟因品学兼优,获得国家一等奖学金。颁奖大会上,本来也是贫困生的吴海娟当场把6000元奖学金拿出一半,资助学校其他贫困生。这慷慨的一幕,让同时获得省政府优秀特困生奖学金的中文系同年级学生杨荣华敬佩不已。走下台来,他马上找到辅导员粟龙梅,表示也要将6000元奖学金捐出一半。看到这位执著可爱的学生,粟龙梅眼圈红了,她太清楚这6000元对一位每餐只肯买一份小菜的特困生意味着什么了。经过她的一再劝说,杨荣华无奈地收回了自己的捐款,但他坚定地表示,等他工作挣到钱了,一定会捐出3000元给学校的贫困生,因为自己就是在别人奉献的浓浓爱意里成长成才的。

  一晃时间过去两年,杨荣华已经在成都工作快一年了。就在粟龙梅几乎已经忘记了这件事情的时候,4月18日,她意外地接到了杨荣华从成都打来的电话,说自己快攒够3000元了,不久就会把钱寄过来,兑现当初的承诺。

  多好的学生!说起这个故事,学校学生工作部部长田筱鸿感慨不已。她说,像杨荣华、吴海娟这样的贫困大学生在吉首大学太多了。他们自强不息、自信自立,在接受学校、社会帮助的同时,发出了“左手接过关怀,右手付出挚爱”的誓言,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传递爱心。而这一切都是由于学校卓有成效的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的结果。

  地处湘西的吉首大学是我省唯一一所纳入国家西部高校的大学,学生大多数来源于全国中西部地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了四分之一,月生活费在150元以下的贫困生占43%,月生活费在120元以下的特困生占21%。校党委书记游俊认为,贫困生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它关系到贫困大学生对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感情。为此,学校提出全面创新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在直接经济资助的同时,强化贫困生的能力培养,变“输血”为“造血”,帮助贫困生走出自卑封闭,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竞争能力和生存技巧。

  学校在学生累计欠交学费2000万元的情况下,每年仍从应收学费中划出12%以上的经费,建立并逐渐完善了“奖、贷、助、补、减、缓、免”七位一体的助学体系。同时积极争取企业和个人在学校设立了多种形式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学校还成立了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仅去年就在校内设置勤工助学固定岗位300多个,校内外勤工助学活动万余人次,岗位劳酬数百万元,既从经济上对他们给予了帮助,又锻炼了贫困生的能力。

  每年10月,学校都要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月”,确定不同的主题,在校园里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传统美德。特别是2003年以来,学校启动了“提高贫困生个人能力”项目,培养贫困生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帮助贫困生脱贫。针对贫困生基础薄弱的现状,学校对他们加大了在计算机、普通话、英语口语等方面的培训,以社团为载体开展系列活动,尽可能在各种团体活动中扩大贫困学生的参与面,提高贫困生人际交往能力。还积极开展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科研活动,提高贫困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一系列创新举措,为贫困生走出困境、树立自信创造了广阔空间,他们从内心喊出了“贫,不移我凌云之志;困,不乏我翱空之心”的响亮口号。从“提高贫困生个人能力”项目中受益,并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的贫困生张礼说:“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够用微笑面对生活,自强、自立、自爱,就能够从困难中奋起,做一个摧不垮的胜利者!”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