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生态文明村惠及千家万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08:44 南方日报

  “和谐社会与和谐广东”征文

  林雄

  近年来,肇庆市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德政工程来抓,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安康肇庆。到去年底,全市建成生态文明村271个。创建生态文明村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社会风气明显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明显好转。

  生态文明村建设乃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

  我市生态文明村建设起步于德庆县。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经济有了极大的发展,近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00多元,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农村的村容村貌并没有多大改变,厕所露天、人畜混居、污水横流、饮水不洁、道路坑洼、面貌依旧。有的村甚至封建迷信、私彩赌博、宗族矛盾、群体事件时有出现。这些问题影响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突出障碍。针对这种情况,德庆县以改路、改灶、改水、改厕、整治脏乱差为主要内容,选择一批自然村作试点,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深受群众拥护,取得良好效果。市委、市政府及时总结德庆县的经验做法,深深感到,改善农村生态人居环境,提高农民文化文明素质,创造稳定和谐环境,惠及千家万户,造福于民,既是党委、政府的责任,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为此,市委、市政府把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执政为民的德政工程,作为缩小城乡差距、增强农村发展吸引力的重要工作,作为创造稳定农村社会环境、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变革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构建和谐安康肇庆的有效途径,摆上议事日程,抓点带面,大力推进。

  因地制宜,不搞千村一面

  我市地处广东中西部,全市390多万人,农村人口占75%。端州、鼎湖、高要、四会等区(市)地属珠三角,经济比较发达,德庆、封开、广宁、怀集等县属山区,经济还比较落后。针对这种情况,我市在创建工作中,做到明确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首先是制定《意见》,明确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市委、市政府于去年9月制定了《关于实施“千村生态文明工程”的意见》,在指导思想、创建内容、解决投入、考核表彰等方面都有明确要求。提出创建生态文明村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按照建设繁荣活力、文明法治、和谐安康肇庆的目标,以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落脚点,以满足农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出发点,以整治“脏乱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思想教育、制度建设、法规约束有机结合为途径,建设经济发展、民主法治、诚信友爱、精神文明、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村。在硬件建设上,要做到“五改五有”,即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造住房;有篮球场、有垃圾填埋场、有生态小公园、有禽畜饲养栏、有建设规划。

  其次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五改五有”是硬件建设总体标准,但由于经济条件、环境基础地区与地区、村与村之间差别很大,为此,我市在创建工作中坚持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建设标准上,邻近珠三角核心区的农村比远离核心区的高些,东南部地区和平原地区农村比山区高些,城市郊区农村比偏远农村高些,沿国道线的农村比交通不发达的农村高些。在具体工作指导上,不人为拔高、不搞一刀切、不搞千村一面,立足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群众的承受能力,防止盲目攀比、随意提高指标。在工作方法上,我们努力做到“五个结合”:一是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把改善人居环境与发展种养业结合起来,实现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增加农民收入,人与环境协调发展。二是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以制度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三是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相结合。建设一批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和体育健身场所,推进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四是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选准突破口,着力解决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实现农民愿望、满足农民需要、维护农民利益上下功夫。五是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以整治脏乱差为重点,抓好村容村貌和生态绿化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发展道路。

  以城带乡,结成利益共同体

  在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中,我市积极调动、配置城市各种资源。如在人才、智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做好服务农村工作。特别是组织城市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与开展创建工作的村进行挂钩共建,以城带乡,促进农村发展。在共建过程中,部门单位既对创建村进行指导和资金扶持,又从当地实际出发,帮助农村开发项目,发展集体经济。有的单位则与创建村共同开发项目,结成利益共同体。德庆县金林村与该县旅游局紧密合作,共同打造独具特色的“古村落生态文化游”,就收到共赢的效果。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我市从一开始就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并由一名副书记、一名常委(宣传部长)和一名副市长具体抓,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各级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同时,在创建工作中,落实各级有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各级文明委负责组织协调,研究制定创建活动的有关工作制度,用制度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公安政法等部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农业、林业等涉农部门加强对农村发展经济的指导。科技、教育、劳动保障等部门加大对农民群众的生产、劳动技能等知识的培训,搞好服务,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划、国土、交通、建设等部门加强服务,指导创建村的规划建设。文化、宣传、科技部门大力宣传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导农村开展文化、科技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同时,在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抓好“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中,充分发挥驻村干部对创建工作的指导帮扶作用,动员“十百千万”驻点单位从人力、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创建工作。

  作者系中共肇庆市委书记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