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要让人们与陌生人说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09:07 南方都市报

  媒体思想之刘洪波专栏

  近期媒体报道了好几件警察犯案的大新闻。成都火车站派出所警察与小偷勾结,该所三分之一的警察涉案,有的警察成百万富翁。福州市晋安公安分局警察与黑势力勾结,制造“持枪敲诈、抢劫案”,枪杀无辜公民,劫夺财产。太原警察刘立民与北京警察李忠义发生纠纷,一个电话打出,9名社会人员寻至李所住旅馆将李打死。

  这每一起案件,都是报道一出,马上成为注意力焦点,追踪不断,评论如云,完全当得起“反响强烈”这个说法。人们的反响如此强烈,是因为这些事情超出了人们对警察队伍现状的预判,还是因为这些事情证实了人们对警察队伍现状的预估?如果是前者,人们的强烈反应将主要是震惊,看看现有的评论,又有多少人表达了对这些事件的震惊呢?

  事实上,我们已处在一个不知惊讶为何物的时代。面对任何恶劣的事情,人们最多只有震动,而很少会有惊讶。这到底是为什么?仅仅是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事情设想得太坏,太超出常理,还是因为人们已经见得太多?就算是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于“把问题设想得严重一点”吧,这种习惯何以会形成,不也值得深思吗?

  这些恶劣事件不过是人们表达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的承载物,看法其实早已在人们的心中。警匪勾结的问题、警察特权和“地头蛇意识”的问题,以及早前一些报道使人关注的冤案机制问题、腐败内在原因问题,人们都早有自己的判断,这些判断来自于他们的日常生活,来自于他们社会交往中的一个个具体细节。严重事件的出现,不过使这些一般状态下无法表达的看法获得一个流淌的闸口罢了。

  如果要刻意回避,这样的表达仍然可能被延迟。如果这些恶劣的事件不被报道,不变成大范围的公共话题,那么这些事件仍然只是作为一个小范围的事件,使身历者得以强化自己的社会印象,那样上述问题不会被如此广泛地讨论。这固然可以使震动不致形成,却使人们的压抑感得到强化,那些身历其事的人们会感到“无处诉说”。

  如果每一件恶劣事件都难以公开,每个人都会产生难抒胸臆的感受,那么整体性的郁闷与压抑就会形成。一些冤案的事主及熟知他们经历的人会有“难见天日”的感慨,归根结底,乃是因为冤情得不到舒张的孔道;一些恶劣事件不能得到公开的议论和评说,使知情者产生“所有人都在同流合污”的判断,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们对公正的渴望不仅失去了表达的机会,而且难以得到社会机制的回应。

  当一个又一个恶劣事件被放过时,旁观者从中吸取绝非积极的“经验教训”,而受害者的冤抑感被个别化了,这使得他可能产生自己的遭遇“最不幸”的判断。这样的事情如果足够地多,那么就会有许多社会成员变成沉默的火山,哪怕火山永不爆发,人们也将变成一个个单子化的生物。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人都在为自己奔忙与算计,社会冷漠与道德冷漠一并发作,公共生活事实上已经消失。

  一个开放的社会才能避免社会冷漠,才能整合社会成员的共同认知。开放社会首先是心灵开放的社会。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公开谈论,无论口耳接谈,还是书面表达,都是社会化的交谈。可以想见,一个“不要与陌生人说话”的社会,人们内在的危险感会是多么强烈,在那样的处境下,“他人即地狱”不是什么高深的哲学命题,而成了生活的描述。

  无论什么事情,无论涉及到谁,都应当让人们自如地进行社会交谈,让人们自如地表达他关于自己、他人和社会的所有感受、经验与理念,让人们自主地获知他所愿意知道的公共生活以及他人境况的信息。因为从道路以目的古老时代到古拉格群岛的生活现实都证明,一个社会非此则不会有个人的社会化存在,因此也就不会有真正的公共生活,非此社会不成其为真正的社会,更遑论“和谐社会”。

  (作者系《长江日报》评论员)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