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余丰慧:中国的端午节需与别国联合"申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09:29 东方网

  > 正文

  余丰慧:中国的端午节需与别国联合申遗?

  选稿:项凌 来源:东方网 作者:余丰慧 2005年6月7日 9:28

  下周六就是端午节,中韩两国的民俗专家、学者将在北京举行研讨会,希望两国可以联合申报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民俗专家高巍表示,这个提议非常好,两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已有很多成功的先例。中国也可以借鉴韩国经验,逐步恢复一些端午节的老传统,不要让端午节成为“粽子节”(6月5日北京娱乐信报)。

  各大商场的粽子渐渐地摆上了柜台,人们关于端午节的话题也逐渐多起来,迎接端午节到来的气氛正在慢慢形成。这时,却传来了中韩两个民俗专家进行研讨,希望中韩联合申报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在晋代的《荆楚岁时记》上就有关于端午节的记载。2000多年来,端午节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是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把中华民族这个伟大的节日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保护、继承和弘扬这个节日,挖掘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有利于推动祖国优秀文化的伟大复兴。但是,属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优秀文化遗产,与其他国家联合起来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认为是十分不妥的。正像一位网友留言说的好,世界遗产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属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就是中国区别于其他文化国度所特有的、不凡的价值所在,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身份证。当世界遗产代表着一个民族的身份时,对遗产的归属和保护也变得更加复杂,甚至涉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从民族感情和国人心理上说,属于本民族的东西反而要与别国联合申报,确实也难以接受。

  在端午节来临之机,在得到中韩联合申报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后,我们应该深刻思考一些东西。要反思我们是如何对待祖国文化,又是如何继承和弘扬祖国文化的。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曾经影响了整个世界,被世界所称道和赞誉。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一股全盘否定祖国文化,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潮流。我们承认洋节日、洋文化有许多优秀的东西,但也必须承认祖国绝大部分传统文化是很值得大力弘扬的。在我们逐渐漠视祖国文化,不重视祖国传统节日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中医在韩国是富裕人才能够享受的;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曾被一些周遍国家应用于企业管理之中;儒家礼仪在日本、韩国以及新加坡还在学习和应用;越来越多外国电影和电视局都有谈及吃中国菜的镜头;少林寺里学习中国武术的洋学生越来越多;当中国戏剧观众越来越少的时候,他们却在国外的舞台上得到了鲜花和掌声。更具讽刺的是,2004年,中韩合作创办了孔子学院,校址却设在了韩国;当中国人正在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日时,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国外却过得有声有色,并且被别国吵闹着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或需要别国来提醒和帮着中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中国的何等尴尬,这让中国人丢尽了面子。

  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复兴和弘扬祖国文化的力度,不能使这些尴尬的现象再度发生,再也不能让国人丢尽面子了。

  复兴和弘扬祖国文化,必须提高对祖国文化的认识。祖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博大精深,是世世代代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不能有任何懈怠和漠视。复兴和弘扬祖国文化是每一代人的神圣职责,任何一代人轻视祖国文化,或让祖国文化失传和淡化,都将无法面对子孙,甚至成为历史罪人。

  复兴和弘扬祖国文化,必须挖掘祖国文化的丰富内涵。比如:端午节,一般人只知道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却很少知道还是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节日。曾记得儿时,每到端午节,孩子们的鼻孔、耳朵都要涂抹雄黄酒,还要带着香草包,就是为了防止害虫的侵入。

  复兴和弘扬祖国文化,就要挖掘文化背后的巨大商机,给祖国文化提供传播的物质基础。“文化搭台,商业唱戏”的模式是应该大力推广的。

  复兴和弘扬祖国文化,必须加大宣传祖国优秀文化的力度。可以考虑,增加“清明”、“端午”、“中秋”、“元宵”为法定假日。

  复兴和弘扬祖国文化,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泊的思想。东方网,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