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延伸“两门两马”线路到台湾(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10:04 海峡网-厦门日报
延伸“两门两马”线路到台湾(图)
  在昨天的商谈会上,两岸旅行商代表现场签订闽台旅行商合作意向。(本报记者 陈立新 摄)

  日月潭、阿里山、乌来瀑布等,都是台湾地区的风景名胜地,而台湾超过80%民众的祖籍地又在福建省特别是闽南地区。按理,只有一水之隔,才半个小时的航程,要观赏那些怡人景色,要亲身感受乡亲乡情,都不是一件难事。可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厦门以及福建的普通游客,要到台湾旅游观光、探亲访友,还真不容易。自从大陆宣布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后,这一切将变得可能,而且将会变得更快捷、更方便。

  6日,海峡两岸旅行商合作商谈会在厦门召开,台湾29家旅行社30多位代表和福建省21家组团社代表参加会议。商谈会上,闽台两地的旅行商围绕联手打造闽台双向旅游黄金线进行了沟通,提出了延伸“两门、两马”线路到台湾,做大做强海峡旅游的共同目标。

  四点共识 做大市场

  商谈会上,闽台旅行商对开放福建居民赴金门旅游半年来的经验进行了认真总结,为双方共同争取解决大陆居民经由两门、两马赴台旅游可能存在的技术性等问题进行了商讨。在此基础上,签订了《闽台旅行商合作意向》,在四个方面达成了共识。

  一是优势互补。要充分发挥闽台两地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共同协商、设计编排适合海峡两岸旅游者需求的“厦门-金门-台湾和福州-马祖-台湾”5日-10日游的旅游线路,推出若干条个性鲜明、特色突出的黄金旅游线,并在价格上予以最大优惠。

  二是资源共享。要在“武夷山-阿里山”实现旅游资源对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两地众多著名的旅游景区的优势,继续做好旅游景区对接工作,深化旅行商业务合作,共同打造海峡旅游平台,提高海峡旅游品牌知名度。

  三是信息互通。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媒体,加大信息互通力度,包括双方旅游发展动态、景区开发情况、景区门票价格、旅行社报价等信息的通报,对合作中的一些重大事宜进行协商、探讨,为海峡两岸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四是市场互动。共同推介海峡旅游资源和线路,联合制作海峡旅游宣传品,积极参加各种海峡旅游节会活动互送旅游客源,以吸引更多的客人到福建和台湾两地旅游,共同做大做强海峡旅游市场。

  互动口岸 厦门当先

  据省旅游局局长黄晓炎介绍,自去年12月上旬启动福建居民赴金门游以来,共有55团组成行,1025人参与。与会者认为,这条观光旅游黄金路线之所以没有出现预期的火爆场面,主要是由于审批、办证方面的繁琐和出团的不确定性造成的,也与三天两夜的行程安排过于单一有关。大家认为,这是一条具有特殊卖点的观光旅游黄金路线,特别是与转道港澳赴台湾相比,可以节省2000元。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应该通过两岸旅行商的联手,延伸“两门、两马”线路到台湾,共同培育壮大海峡旅游市场。

  省旅游部门决定,全省“金马澎游”组团社的数量从5家增加至21家,昨天,这些新增的旅行社获得了“金门游”旅游业务资格的“通行证”。除了原来的厦门建发国际旅行社、厦门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外,厦门也增加了5家组团社,它们将参与“金门游”的旅游业务。

  “我们要抓住机遇,把厦门打造成海峡两岸互动的热点口岸城市。”厦门市旅游局局长郭恒明在会上表示,要制定好厦金旅游的合作规划,适时组织两岸旅行商做好途经厦门口岸城市赴台湾旅游的交通组织和旅游线路;要研究出台鼓励构建这一旅游通道的优惠政策,包括包机、专列方面的奖励;要推动两地旅游协会制定长效的协作机制,架设合作的信息平台,每年还要举办体现两地旅游文化的节庆活动,共同打造厦门金门区域旅游圈,为进一步做强做大福建居民赴金门、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本报记者林兴华

  新闻资料

  闽台交流,一路走来

  闽台一水相连,自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以来,福建省凭借闽台深厚的历史渊源关系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大闽台旅游合作交流,使台胞成为福建省最稳定、最主要的客源市场。截至2004年,福建省接待来闽台胞676万多人次,占全省接待入境游客人数的三分之一,总量居各省前列。

  去年9月,全国对台旅游工作会议在福建召开,进一步推动了闽台旅游的交流与合作,12月,福建省启动“金门游”,今年初,又举办了第八届海峡旅行业联谊会,对台旅游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第一季度,到福建的台湾游客创历史新高,达到12.75万人次,比增17.9%。

  同步新闻: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