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造沙漠"变致富绿洲(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12:13 兰州新闻网
人造沙漠
  本报讯过去被群众称为“苦死老子,累死儿子,饿死孙子”的苦命田——旱砂田如今在皋兰县有了用武之地。结合国家退耕还林工程,我省科技人员引进外省成功的经验和技术,在皋兰县水阜、石洞、西岔等乡在5000亩丧失生产能力的旱砂地上建起了砂地枣园,这使退耕还林的农民不仅在8年保障期内吃粮有了保障,而且使他们看到了远期的经济效益。

  砂田被称为“人造沙漠”,是甘肃中部地区特有的一种农田类型。这种在土地里铺上一层粗砂碎石的砂田有抗旱、保墒、提高地温等功效。铺砂田耗时费力,最佳使用年限只有10年左右。上世纪50年代在我省推广的百万亩砂田由于受砂地老化和持续干旱等因素影响,这类田地面积不断缩减,但在兰州、白银一带仍有50多万亩。仅在皋兰县撂荒或多年无收成的旱砂田就有10万亩之多。

  为了将这些旱砂地变废为宝,在退耕还林与农民收益上找到最佳结合点,2003年以来皋兰县林业局与提供技术指导的甘肃风景园林有限公司红枣研究所合作,在旱砂地上栽种枣树并获得成功。据了解,去年以来,皋兰县开始在全县旱砂地上实施5万亩枣园建设计划,并通过聘请技术人员上课培训和现场指导等方式带领农民栽植枣树。

  有关专家认为甘肃中部地区的50万亩旱砂地,目前尽管大多丧失了种植粮食的能力,但其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宜栽植枣树。科技人员在当地进行的一年多的实践证明,旱砂田上连片栽植枣树不仅会产生规模效益,而且会改善当地的生态状况。

  6月2日,在皋兰县水阜乡涝池村记者看到,多年不见庄稼的旱砂田上枣树已经连片成绿。这些一两米高的小树上去年有的就已结果,其间套种的中药材金银花长势喜人。据悉,水阜全乡目前已有5000多亩旱砂田上栽植的枣树成活率和保存率都在90%以上。看着长势良好的枣树村民们喜上眉梢。

  作者:田青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