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化篡改到几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23:22 红网

  传统文化遭复制从来就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毕竟那是文化传承性的体现,本没有批评的必要,但如今在复制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一种更严重的危险——文化篡改主义,并且猖獗的很,当我们漠视它们时,它们正以极强的生命力穿透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让人感到一种压迫的恐惧。

  在清朝,模拟红楼梦写的小说多达十多部,陈少海的红楼复梦,逍遥子的后红楼梦,环山樵的红楼补梦,郭则的红楼真梦,花月痴人的红楼幻梦,云槎外史的红楼梦影,张曜孙的续红楼梦未竞稿,归锄子的红楼梦补,临鹤山人的红楼圆梦等等。从内容上来看,这些书稿大多狗尾续貂,在红楼梦的基础上妄意增加故事情节,迎合低速趣味,之所以在红楼梦成为大众读物的年代,它们依然没有借着红楼梦的东风出类拔萃,正说明了靠篡改情节,取悦于人的手法创作的文学是难以被人接受的。

  红楼梦是如此,其他名著也遭遇到这样的尴尬,以《水浒传》为例,头一回中的张天师其实是洪太尉找人假扮的;水泊梁山众英雄里还有一个卧底,叫殷泉;宋江最后不是被药酒毒死的,而是战死沙场……这并不是哪个后现代写手在戏说《水浒传》,而是一名雄心勃勃的南京人,南京理工大学陈东林副教授的洋洋大作《水浒大传》中的内容。上世纪70年代,从2000年正式动笔到现在,他已经写下70万字。说到底,内容还是水浒传的内容,只不过扭变了一点情节,就算是成就了《水浒大传》的威名。

  早在这一事件以前,各种Q版的文学教材就充斥着我们的眼球,乾隆成了武林人士,关羽成了好色之徒,将朗朗上口的故事用另外一套语言方式表达出来,着实赢得了很多人的喝彩,可是真正懂历史的人,懂文化的人会对这些篡改后的文化嗤之以鼻,因为这是对历史文化的不尊重。对历史应该抱以谨慎的态度,对于一些疑案应该还原为疑案,不应该下一家之言,很多年来,我们的影视戏剧就生存在这样的环境里面,篡改后的文化倒成了正统文化,看多了乾隆剧,就说他一定是浙江海宁的平民子弟,看多了前清剧,就知道顺治最爱是董小宛,而真正研究满清历史的人却告诉我们,这些都是没有定论的历史文化疑点,长此以往野史观点的形成只会扭曲我们的文化品味。

  尽管文学界有很多歪批,谐谑之语,但是也有一些是立足事实本身而言所做的针砭时弊之影射,旨在引起一种思考的注意。像杂文家牧惠写的《歪批水浒》就是立足事实而言所做的思想阐发,那种剥落掉的人的劣根性让人大呼畅快,这种创作便不是篡改。那些给红楼梦马背上牛辔,给水浒开辟另外一条让读者畅快的结局的文化篡改主义者们,以正统的文化卫士自居,企图开创另外一番复制文化的格局,其实都是戴着篡改历史文化的同一张面皮。已经在历史中形成的固定文化特征领域,以媚俗的姿态迎合低级趣味的人,对于传统历史文化而言,是一群危险分子,当他们打着弘扬传统文化,拯救传统文化,创新传统文化的口号时,而文化的传统价值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稿源:红网)(作者:肖擎)(编辑:潇湘行)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